發布時間: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2016 年以來,區塊鏈成為熱門詞匯,包括央行在內的眾多金融機構,皆在研究其應用可行性問題。區塊鏈的獨特傳遞機制和加密算法模式對金融衍生品市場具有一定價值,然而點對點傳導機制下,區塊鏈又存在速度、模式、安全性等諸多問題,監管難度變大。文章
摘要:2016 年以來,區塊鏈成為熱門詞匯,包括央行在內的眾多金融機構,皆在研究其應用可行性問題。區塊鏈的獨特傳遞機制和加密算法模式對金融衍生品市場具有一定價值,然而點對點傳導機制下,區塊鏈又存在速度、模式、安全性等諸多問題,監管難度變大。文章以區塊鏈在其他領域的應用和特點為研究出發點,對照衍生品市場特征,深入分析區塊鏈技術在衍生品市場領域的應用前景及風險對策問題,提出區塊鏈的去中心化與傳統的交易所中心化模式的互補融合,分層監管的策略,并建議引入隔離墻機制,構建市場公共底層區塊設計等構想,以期對該技術有效運用于金融衍生品市場,實現交易機制和效率的提升,提供思路和建議。
關鍵詞:金融衍生品市場;區塊鏈;交易系統;應用監管策略
一、引言
近年來,區塊鏈技術得到金融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有些金融機構已開始嘗試使用區塊鏈技術來改善交易模式。最早的區塊鏈(Block Chain)概念源于中本聰發表于2008年的一篇論文2,這是一種去中心化的點對點傳輸模式,由圖1可以看出區塊的延伸特性,區塊中采用哈希算法加密,多數人可共同參與,使得該機制對傳統交易所獨家中心化模式形成了一定挑戰。
2016年以后,國內學術界與實務界對區塊鏈的研究和實踐也逐漸增多,主要集中在應用場景分析和技術研究領域,如表1所示,2016年以后逐漸形成了以央行牽頭,各大銀行為實踐主體的發展階段。
在學術領域,大部分研究者對區塊鏈持樂觀態度。一部分國內學者的研究重點落在其應用場景,典型的有:區塊鏈技術在商業銀行領域的運用前景分析(程華和楊云志,2016)。采用博弈論方法研究區塊鏈在互聯網消費金融領域中資產證券化交易模式中的應用(蔣坤良和宋加山,2018)。此外,李政道和任曉聰(2016)、趙增奎(2017)等學者談到區塊鏈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發展前景和推動互聯網金融穩健發展的路徑。王碩(2016)等研究了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但未指出具體如何落地和實施的方向,尤其對于如何應用于衍生品市場沒有涉及。上述學者都認可區塊鏈的分布式記賬模式有利于構建業務互信,也正是由于該模式所產生的傳遞機制和博弈效果促進了安全性,從而能廣泛運用于諸多金融領域。
另一部分學者認為,僅僅依靠區塊鏈是不夠的,還需要結合其他技術手段來增加區塊鏈的效度,或認為區塊鏈是對現有技術手段的補充和深化。典型的有:區塊鏈技術正成為監管科技鏈條的重要部分,同時應結合大數據分析來深化金融監管(何海鋒等,2018)。另有學者從“區塊鏈+證券”正反兩個維度闡述了對現有監管的創新變革和對監管模式的技術補充,認為區塊鏈技術可能給證券市場帶來的模式變革和數字資產具有更多的細分價值(翟晨曦等,2018)。還有部分學者在區塊鏈驅動金融創新理論研究中,提到了加強市場監管的必要性(喬海曙和謝姍珊,2017),并且引入了區塊鏈的沙盒式監管探索,以闡述監管模式的實驗性創新(陳志峰和錢如錦,2018)。
針對區塊鏈技術領域的研究,則主要將研究視角聚焦于數字貨幣的底層技術,認為技術是中立的,而由此延伸出的數字貨幣監管問題則需要另外討論,不宜混為一談。這類研究詳細闡述了區塊鏈技術原理,并論述了技術創新系統開發的方法(謝開斌,2019;王磊和趙曉永,2019;宮曉林等,2017;蔡維德,2017)。還有一些學者在區塊鏈數字貨幣的研究中認為應遵循“技術中立”原則,參照業務本質分別實施監管(李文紅和蔣則沈,2018)。其他學者提出了區塊鏈數字貨幣的理論和構建法定數字貨幣的構想(姚前和湯瑩瑋,2017)。
國外對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在實踐領域具有前瞻性。芝商所(CME)在2016年就已推出比特幣參考匯率(BRR)和芝商所比特幣實時指數(BRTI),該指數對比特幣和區塊鏈技術有直接推動作用。此外,包括德勤在內的機構,對區塊鏈技術亦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系統設計模型和區塊鏈期權合約,嘗試在金融衍生品領域進行應用(圖2所示)。
國外學者Miseviciute(2018)談到歐盟的虛擬貨幣監管現狀,闡明歐盟在研究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的潛力,但歐盟成員國中央銀行一致認為不能把數字貨幣等同于法定貨幣。Notheisen 等(2017)從技術層面闡述了區塊鏈的潛力,論述其商業應用的前景、缺陷和挑戰。此外,計算機領域,經濟學領域,工程等諸多學科都在研究區塊鏈技術。這些學科的研究視角更獨特,對區塊鏈技術運用范圍更加廣泛,行業涉及到醫療、物聯網、能源等領域。有關其在金融領域的研究,已轉向法定貨幣的定位探討、個人隱私問題以及合約數字化成熟度問題(Valentina Gatteschi等,2018),如表2所示。
綜上所述,國內對此技術的具體應用場景問題已展開了研究,并闡述了相應的監管措施,可歸納、:一是區塊鏈技術在金融市場具有應用價值,可對現有模式形成創新或補充。二是技術本身是中立的,不存在好壞之分,具體要看如何使用該技術,以及監管的歸口和配套法律。三是對數字貨幣仍存在爭議,有些認為數字貨幣是未來的趨勢,有些則認為數字貨幣對貨幣政策傳導不利;本文不具體討論數字貨幣問題,而是著眼于其底層的區塊鏈在金融衍生品市場的應用及風險對策。區塊鏈在衍生品市場領域的運用及具體的解決思路存在研究空白。
為此,文章將從區塊鏈的上述特點出發,分析其在金融衍生品領域的運用。后文結構如下:第二部分闡述區塊鏈技術在衍生品市場的應用前景;第三部分論述區塊鏈技術應用于衍生品市場的監管挑戰與潛在風險;第四部分為區塊鏈應用于衍生品市場的風險防控策略;第五部分為區塊鏈技術應用于衍生品交易的新模式構建;最后一部分總結了全文主要內容。
推薦閱讀:金融論文發表的核心期刊投稿指導
二、區塊鏈技術在衍生品市場的應用前景
區塊鏈是具有一定鏈條機制的分布式記賬結構,具有完全去中心化,去中介化、降低費用的特點。原有交易所機制則是典型的中心化模式,所有交易都需通過一個集中場所來完成,有時還需經紀人(中介)來匹配雙方供需,促進市場流動性(如銀行間市場、票據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中心化模式的優點顯而易見,且監管順暢。各機構直接到交易所交易,交易所再集中清算,數據同城備份和異地備份,只要系統運行平穩,中心化模式就能很好地適應衍生品交易頻次高、速度快和波動性強等特點。通過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以后,交易主體不再需要中心交易所和集中清算,點對點就可直接完成,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此外,對于衍生品市場而言,區塊鏈可加強衍生品交易的安全性和識別性,并有可能降低一部分交易費用,具體特點如下(圖3所示):
(一)區塊鏈的征信作用與在衍生品市場的應用
中心化記賬體系下,一旦交易所系統癱瘓,備份系統也會出問題,則理論上數據的安全性就難以保障。再有,不排除交易所作為中心記賬方出錯的可能,而這種錯誤一旦出現,只有交易所自己可查改,是完全封閉的盒子。區塊鏈的記賬則對每一步都實現多人記賬和存檔,如果想更改,則所有人會再次記賬存檔,如此,則每一步操作都有跡可循。在衍生品市場中大多采用合約交易,合約可利用區塊鏈分布式記賬這一特點來進行登記處理,從而增加合約的可靠性,降低中央對手方的風險聚集。傳統上,當兩位陌生人進行一筆交易時,須由交易所或中介幫助完成,就算銀行間這種高信用等級的市場,仍然存在交易對手方的授信額度限制問題,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解決的也是交易中的不信任問題,而基于區塊鏈則不需任何中介或第三方就可實現相互信任的交易關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去中介增信的作用。這使得其在衍生品市場,尤其場外市場中具有廣泛應用前景。以利率互換、遠期交易為例,多數情況下,交易標的大,流動性弱,合約非標準化,因此需要經紀人或做市商的參與,才能提高效率,引入區塊鏈后,極大方便了客戶之間的交易,降低交易對中介的依賴。
(二)區塊鏈的防篡改性與在衍生品市場的應用
中心化交易機制需多層備份,多層審計來控制金融風險。換言之,只要交易中心環節出問題,對整個體系的影響將是致命的。因此,需投入巨大成本來維護這套體系的運行,同時,為預防風險,該體系還需不斷同城備份,異地備份的投入。金融機構在結算清算時要依靠中央結算來完成,通過類似于SWIFT1這樣的電文,這種電文傳輸雖安全,費用低,速度高,但也明顯存在一些漏洞,比如2016年4月孟加拉國央行系統就曾被黑客攻擊,黑客侵入SWIFT通訊平臺企圖把孟加拉國央行在海外的9.51億美元轉走,并刪除記錄。區塊鏈技術的基礎就是不斷鏈狀備份,結算清算則完全去中心化,因此可大大提高效率,并節約費用成本,不再需維護那么多備份系統。不斷分布式記賬備份的過程中,黑客要想刪除記錄需回溯已廣播至全網且形成鏈條的區塊,并以超過全網51%的算力進行篡改,因此幾乎難以完成。鑒此,區塊鏈技術在衍生品交易中的防抵賴性和安全性方面具有很大發展潛力,尤其在衍生品交易后的確認和清算處理環節,區塊鏈的安全性和防篡改性,可有效的發揮作用。
(三)區塊鏈智能化合約在衍生品市場的應用
所謂智能合約,是指基于區塊鏈分布式記賬基礎上,用計算機語言,分布式記錄各類條款。智能合約使區塊鏈形成多數據庫應用,從而可完全無紙化存檔,可防止責任推脫。多數金融衍生品是標準化合約,如能采用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則可提高合約效率,增加安全性。此外,交易保證金補倉與入市風險測評亦可納入區塊鏈體系,使標準化合約更趨向于規范。對于非標產品合約區塊鏈技術的引入能起到背書和防范信用風險的作用。區塊鏈智能化合約的形成將會對衍生品本身產生較大變革,每個合約甚至可根據實際情況,微調參數來適配相應的客戶,而合約從產生到交易的全部過程都將記錄在區塊體系中,形成整個生命周期的全域觀測,為后續的產品創新提供有效的數據參考。
(四)區塊鏈哈希加密算法在衍生品市場的應用
區塊鏈內部Hash函數值是一種非對稱加密算法,首先是A方用私鑰加密發送給B方,B方用公鑰解密驗證,從而實現信息的保密與安全。區塊鏈在保存數據時,通常不直接保存原始數據,而是經過算法加密后形成數據信息,如果要修改一個區塊鏈內部數據,就涉及到前一個區塊和后一個區塊的延伸性修改,各區塊鏈會不斷的匹配確認,從而增加篡改難度,達到防篡改目的。區塊鏈不斷的鏈條延伸存儲數據機制,可有效防止數據丟失,不斷備份,對金融衍生品市場交易的安全性,防黑客攻擊等方面,提供了策略優勢。衍生品市場亦可研究形成衍生品市場獨有的非對稱加密算法,從而牢牢把握住安全性這一環節。鑒于哈希算法的獨特性和考慮增加衍生品市場加密算法的破解難度,筆者認為可在現有哈希算法基礎上,植入衍生品市場特有的編碼機制,形成衍生品區塊鏈標準加密算法,從而有效增強安全性,增加破解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