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新聞地圖已經成為互聯網數字地圖的典型應用,通過分析適用于移動端展示的各類新聞地圖交互模板和專題要素表達規則,提出基于規則實現各類新聞專題地圖表達方式自動選擇的新聞專題地圖發布平臺設計方案。以微信公眾號作為展示終端對地圖發布平臺的發布
摘 要:新聞地圖已經成為互聯網數字地圖的典型應用,通過分析適用于移動端展示的各類新聞地圖交互模板和專題要素表達規則,提出基于規則實現各類新聞專題地圖表達方式自動選擇的新聞專題地圖發布平臺設計方案。以微信公眾號作為展示終端對地圖發布平臺的發布流程和可視化效果進行應用實驗,初步實現不同類型新聞專題地圖在移動端的展示。
關鍵詞:新聞地圖;移動端;地圖發布平臺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數字地圖技術的飛速發展,各類以地理位置技術為基礎的上層應用服務層出不窮[1],其中,新聞地圖就是新聞與數字地圖技術有機結合的產物。新聞地圖避免了純文字和圖片信息的單一性,時空信息和新聞專題信息都能通過地圖語言來進行說明和簡化[2],同時以地理位置為切入視角能夠為讀者提供獨特的用戶體驗[3],通過對空間位置的直觀感受獲得新聞事件與時間、空間關系的認識以及對事件發生、演變、走向和影響的理解[4]。新聞地圖包含靜態地圖和動態地圖,本文討論的新聞地圖主要是以互聯網地圖為地理基礎,以新聞數據為專題要素,提供用戶交互的動態專題地圖。
新聞地圖具備新聞的時效性和可追溯性等特點,而傳統的地圖制圖需要經過詳盡的資料收集、整理、符號化設計、地圖表達設計等一系列步驟[5],制圖周期長,難以滿足新聞及時發布的需求。通過利用基于專題要素表達規則的專題地圖模板,能夠將地圖可視化表達設計的流程進行簡化。當前,從移動設備上獲取新聞已經成為用戶的閱讀習慣,受屏幕尺寸和用戶操作習慣等方面的影響,在移動設備上展示的動態專題地圖難以直接沿用PC端的網頁地圖模式,需要在內容展示和用戶交互上進行重新設計。本文主要研究移動端展示的新聞專題地圖要素表達規則和動態交互模板,提出相應的專題地圖發布平臺設計方案,用以實現不同類型新聞專題地圖的快速發布。將各類新聞地圖發布到微信端,對發布流程進行測試并驗證其可視化效果。
1 新聞地圖的展示方案
專題地圖種類繁多、表達方法復雜、數據依賴程度大,設計沒有固定模式,沒有統一的圖式符號[6]。作為特殊專題地圖的新聞地圖,其地圖表達模式存在一些普適規則。本節主要探討新聞地圖的類型,同時從專題地圖可視化和動態地圖的交互性兩方面進行分析,總結移動設備交互式新聞地圖的常用表達方式,規定適用于移動端展示的各類新聞地圖交互模板和專題要素表達規則。
新聞作為一種記錄社會、傳播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主要包含3個基本要素:空間位置、時間和新聞本身[7],因此新聞專題地圖包括空間、時間和新聞專題指標3個維度共8個類別(表1),其中N維空間類型主要指三維類型。對于動態新聞地圖而言,3個維度都應該能夠進行交互。在移動端,多指標維度和多時間維度單獨存在時(類型2、3、5、7),可以采用專題指標類按鈕選擇要素類序列來展示多專題指標類、采用時間軸按鈕選擇時間序列來展示時間屬性。二者同時存在時,單一界面上保留時間軸按鈕表達時間序列,采用篩選列表方式展示不同指標。空間維度上采用點擊專題數據圖層的空間要素來展示要素屬性,屬性彈框在單層界面展示,屬性詳情采用移動端常見的換屏方式呈現。
動態專題地圖包括專題底圖、專題數據圖層和專題屬性信息3大類可視化信息。其中,專題底圖是介于地理底圖與專題數據圖層之間的一種靜態專題信息,可用于突出描述專題特征和定位專題要素。當基于互聯網公眾地圖的地理底圖無法反映專題要素的需求時,可以選擇插入專題底圖,包括線狀、面狀、三維底圖三類。專題數據圖層根據新聞專題內容主要分為點、線、面、三維體共4大類專題符號,其中點狀、線狀符號根據專題要素類型采用不同的色彩、形狀和尺寸進行表達,面狀符號采用質底法和范圍法進行表達,三維體符號采用不同的色彩表達不同類型。專題要素屬性信息主要包括常規文字屬性信息和多媒體信息兩類,屬性信息通過屬性彈框展示,屬性彈框從要素位置彈出(見表2)。
2新聞地圖發布平臺設計
新聞地圖發布平臺能夠滿足移動端不同類型新聞地圖的交互與表達,基于規則實現專題地圖表達方式的自動選擇。因此,地圖發布平臺需要內置新聞地圖生成的規則庫和模板庫,能夠對新聞地圖專題數據和移動端網頁交互UI進行快速配置。本節通過分析新聞地圖發布平臺具體功能需求,提出相應的設計方案。
2.1功能需求
2.1.1 公開地理底圖支持
所有的新聞地圖都是基于地理底圖的,因此地圖發布平臺需要接入公開的地理底圖。常用的互聯網地理底圖提供商用百度、高德、騰迅、天地圖等,首先確定平臺使用的地理底圖,將其作為新聞專題地圖的地理基礎。
2.1.2 專題數據支持
每篇新聞主題不同,所用的專題數據也不相同,地圖發布平臺需要能夠自由導入用戶專題數據。用戶專題數據包括專題底圖服務和專題要素數據,其中專題要素數據又分為空間定位數據和要素屬性數據,能夠將二者結合的數據格式包括輕量的GML系列格式以及較為專業的SHP格式。因此平臺需要能接入專題底圖服務、導入多類專題要素數據格式,此外還需要能夠支持用戶手動編輯錄入專題要素數據,以滿足非測繪專業用戶數據導入需求。
2.1.3 快速分層配置
新聞地圖除了具備專題地圖的一般特征外,還需要兼顧新聞的時空追溯特性,因此將新聞專題地圖的層次分為專題大類-當前專題-專題要素類-專題要素4個層次。一篇新聞可以包括一張或多張專題地圖,因此,將每張專題地圖定義為當前專題。專題大類是為新聞地圖專門劃分的類別,便于以類型為索引來整合歷史相關數據新聞——同一個新聞下的多張專題地圖歸為一個專題大類,而新聞標題不同但主題相同的專題地圖也可能同屬于一個專題大類,需要允許用戶能夠自行決定分類標準。單張專題圖為當前專題,其中存在一個或多個專題要素類,專題要素類需要能夠包括不同的質量特征、數量指標和時間序列3類基本的專題特征。每個專題要素類內包括一個以上的專題要素,專題要素是專題地圖的最低層次。上述4者的關系見圖1。
在地圖發布平臺中需要明確劃分新聞專題地圖的4個層次,能夠引導用戶對每個層次進行快速配置操作,以形成完整的專題地圖及地圖集合。
2.1.4 一鍵專題圖發布
當專題地圖的各層次要素都配置完畢后,需要能夠根據規則將地理底圖、專題地圖要素集成固定的專題地圖交互模板。集成所有配置發布生成專題地圖頁面網址,供用戶在新聞中引入調用。用戶配置的內容可按需隨時修改,在同一頁面的專題圖上能夠自動更新。
2.2功能模塊設計
根據功能需求分析,將地圖發布平臺劃分為底圖配置、專題配置、要素配置、發布配置4大配置模塊(圖2)。
2.2.1 底圖配置
底圖配置包括基礎底圖和專題底圖配置兩類;A底圖屬于后臺配置,目前默認使用基礎地理框架天地圖作為基礎底圖服務。專題底圖屬于用戶配置,根據專題需要,選擇是否配置。為了使配置完成后專題底圖能夠與天地圖自動疊加,專題底圖服務的格式規定為符合OGC規范WMTS,其空間參考和專題比例尺均需要與天地圖相同,用戶只需要將專題底圖服務地址錄入專題底圖配置接口即可。
2.2.2 專題配置
專題配置屬于用戶配置,包括新聞專題圖的前2個層次,即專題大類和當前專題。專題大類提供大類名稱的創建和編輯功能,當前專題則需要對要生成的專題圖進行全方位的配置,包括選擇當前專題所屬專題大類、錄入當前專題名稱、專題簡介、專題封面圖等專題本體信息,同時選擇專題圖展示的比例尺范圍、初始顯示比例并確定初始顯示的專題圖層中心位置等專題圖相關配置信息。
2.2.3 要素配置
要素配置屬于用戶配置,包括新聞專題圖的后2個層次,即專題要素類和專題要素。專題要素類提供要素類名稱的創建和編輯、所在的當前專題類歸屬設置、專題要素類符號類型和樣式設置,包括要素類幾何類型以及點、線、面的默認顯示樣式和定制樣式。專題要素提供對每個專題要素逐一進行全方位配置,包括選擇每個專題要素所在的專題要素類、空間數據、常規屬性信息、多媒體文件、詳情頁面地址等專題要素相關配置信息。
2.2.4 發布配置
發布配置屬于后臺配置,主要包括交互模式配置和網頁生成配置。交互模式配置主要是將用戶提供的專題配置和要素配置與底圖配置結合,在形成相應的專題地圖過程中,將配置的數據和服務組合后,自動集成固定的頁面交互模式。對于同一專題大類,自動配置成下拉篩選列表可供不同專題大類切換;對于當前專題的不同專題要素類,每個要素類生成一個按鈕,可供專題要素類切換;對于每個專題要素,自動配置成點擊彈出要素屬性信息模式,并配置詳情換屏模式。規定用戶配置的完整性與可以使用的交互模式的完整性成正比。網頁生成配置則包括根據后臺設置的服務器地址,根據規則自動配置生成新的專題地圖頁面網址,生成或更新專題地圖地址列表供前端相關應用隨時調用。
3應用案例
使用專題地圖發布平臺將新聞專題地圖發布到微信公眾號上,主要包括5個步驟:①確定要生成的新聞地圖的主題;②根據主題創建相關的地理數據,包括專題圖層數據和專題底圖數據(可選);③地理數據創建完畢后,即可進行專題配置,其中若存在專題底圖則一并進行底圖配置;④專題配置完成之后即可進行要素配置,之前創建的專題圖層數據可以通過空間數據接口導入形成專題要素空間數據;⑤各類用戶配置完畢后,即可通過平臺內部的發布配置,發布成新聞專題地圖。具體生成流程如圖2所示。
空間專題的單一專題和多 摘 要:新聞地圖已經成為互聯網數字地圖的典型應用,通過分析適用于移動端展示的各類新聞地圖交互模板和專題要素表達規則,提出基于規則實現各類新聞專題地圖表達方式自動選擇的新聞專題地圖發布平臺設計方案。以微信公眾號作為展示終端對地圖發布平臺的發布流程和可視化效果進行應用實驗,初步實現不同類型新聞專題地圖在移動端的展示。
關鍵詞:新聞地圖;移動端;地圖發布平臺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數字地圖技術的飛速發展,各類以地理位置技術為基礎的上層應用服務層出不窮[1],其中,新聞地圖就是新聞與數字地圖技術有機結合的產物。新聞地圖避免了純文字和圖片信息的單一性,時空信息和新聞專題信息都能通過地圖語言來進行說明和簡化[2],同時以地理位置為切入視角能夠為讀者提供獨特的用戶體驗[3],通過對空間位置的直觀感受獲得新聞事件與時間、空間關系的認識以及對事件發生、演變、走向和影響的理解[4]。新聞地圖包含靜態地圖和動態地圖,本文討論的新聞地圖主要是以互聯網地圖為地理基礎,以新聞數據為專題要素,提供用戶交互的動態專題地圖。
新聞地圖具備新聞的時效性和可追溯性等特點,而傳統的地圖制圖需要經過詳盡的資料收集、整理、符號化設計、地圖表達設計等一系列步驟[5],制圖周期長,難以滿足新聞及時發布的需求。通過利用基于專題要素表達規則的專題地圖模板,能夠將地圖可視化表達設計的流程進行簡化。當前,從移動設備上獲取新聞已經成為用戶的閱讀習慣,受屏幕尺寸和用戶操作習慣等方面的影響,在移動設備上展示的動態專題地圖難以直接沿用PC端的網頁地圖模式,需要在內容展示和用戶交互上進行重新設計。本文主要研究移動端展示的新聞專題地圖要素表達規則和動態交互模板,提出相應的專題地圖發布平臺設計方案,用以實現不同類型新聞專題地圖的快速發布。將各類新聞地圖發布到微信端,對發布流程進行測試并驗證其可視化效果。
1 新聞地圖的展示方案
專題地圖種類繁多、表達方法復雜、數據依賴程度大,設計沒有固定模式,沒有統一的圖式符號[6]。作為特殊專題地圖的新聞地圖,其地圖表達模式存在一些普適規則。本節主要探討新聞地圖的類型,同時從專題地圖可視化和動態地圖的交互性兩方面進行分析,總結移動設備交互式新聞地圖的常用表達方式,規定適用于移動端展示的各類新聞地圖交互模板和專題要素表達規則。
新聞作為一種記錄社會、傳播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主要包含3個基本要素:空間位置、時間和新聞本身[7],因此新聞專題地圖包括空間、時間和新聞專題指標3個維度共8個類別(表1),其中N維空間類型主要指三維類型。對于動態新聞地圖而言,3個維度都應該能夠進行交互。在移動端,多指標維度和多時間維度單獨存在時(類型2、3、5、7),可以采用專題指標類按鈕選擇要素類序列來展示多專題指標類、采用時間軸按鈕選擇時間序列來展示時間屬性。二者同時存在時,單一界面上保留時間軸按鈕表達時間序列,采用篩選列表方式展示不同指標?臻g維度上采用點擊專題數據圖層的空間要素來展示要素屬性,屬性彈框在單層界面展示,屬性詳情采用移動端常見的換屏方式呈現。
動態專題地圖包括專題底圖、專題數據圖層和專題屬性信息3大類可視化信息。其中,專題底圖是介于地理底圖與專題數據圖層之間的一種靜態專題信息,可用于突出描述專題特征和定位專題要素。當基于互聯網公眾地圖的地理底圖無法反映專題要素的需求時,可以選擇插入專題底圖,包括線狀、面狀、三維底圖三類。專題數據圖層根據新聞專題內容主要分為點、線、面、三維體共4大類專題符號,其中點狀、線狀符號根據專題要素類型采用不同的色彩、形狀和尺寸進行表達,面狀符號采用質底法和范圍法進行表達,三維體符號采用不同的色彩表達不同類型。專題要素屬性信息主要包括常規文字屬性信息和多媒體信息兩類,屬性信息通過屬性彈框展示,屬性彈框從要素位置彈出(見表2)。
2新聞地圖發布平臺設計
新聞地圖發布平臺能夠滿足移動端不同類型新聞地圖的交互與表達,基于規則實現專題地圖表達方式的自動選擇。因此,地圖發布平臺需要內置新聞地圖生成的規則庫和模板庫,能夠對新聞地圖專題數據和移動端網頁交互UI進行快速配置。本節通過分析新聞地圖發布平臺具體功能需求,提出相應的設計方案。
2.1功能需求
2.1.1 公開地理底圖支持
所有的新聞地圖都是基于地理底圖的,因此地圖發布平臺需要接入公開的地理底圖。常用的互聯網地理底圖提供商用百度、高德、騰迅、天地圖等,首先確定平臺使用的地理底圖,將其作為新聞專題地圖的地理基礎。
2.1.2 專題數據支持
每篇新聞主題不同,所用的專題數據也不相同,地圖發布平臺需要能夠自由導入用戶專題數據。用戶專題數據包括專題底圖服務和專題要素數據,其中專題要素數據又分為空間定位數據和要素屬性數據,能夠將二者結合的數據格式包括輕量的GML系列格式以及較為專業的SHP格式。因此平臺需要能接入專題底圖服務、導入多類專題要素數據格式,此外還需要能夠支持用戶手動編輯錄入專題要素數據,以滿足非測繪專業用戶數據導入需求。
2.1.3 快速分層配置
新聞地圖除了具備專題地圖的一般特征外,還需要兼顧新聞的時空追溯特性,因此將新聞專題地圖的層次分為專題大類-當前專題-專題要素類-專題要素4個層次。一篇新聞可以包括一張或多張專題地圖,因此,將每張專題地圖定義為當前專題。專題大類是為新聞地圖專門劃分的類別,便于以類型為索引來整合歷史相關數據新聞——同一個新聞下的多張專題地圖歸為一個專題大類,而新聞標題不同但主題相同的專題地圖也可能同屬于一個專題大類,需要允許用戶能夠自行決定分類標準。單張專題圖為當前專題,其中存在一個或多個專題要素類,專題要素類需要能夠包括不同的質量特征、數量指標和時間序列3類基本的專題特征。每個專題要素類內包括一個以上的專題要素,專題要素是專題地圖的最低層次。上述4者的關系見圖1。
在地圖發布平臺中需要明確劃分新聞專題地圖的4個層次,能夠引導用戶對每個層次進行快速配置操作,以形成完整的專題地圖及地圖集合。
2.1.4 一鍵專題圖發布
當專題地圖的各層次要素都配置完畢后,需要能夠根據規則將地理底圖、專題地圖要素集成固定的專題地圖交互模板。集成所有配置發布生成專題地圖頁面網址,供用戶在新聞中引入調用。用戶配置的內容可按需隨時修改,在同一頁面的專題圖上能夠自動更新。
2.2功能模塊設計
根據功能需求分析,將地圖發布平臺劃分為底圖配置、專題配置、要素配置、發布配置4大配置模塊(圖2)。
2.2.1 底圖配置
底圖配置包括基礎底圖和專題底圖配置兩類;A底圖屬于后臺配置,目前默認使用基礎地理框架天地圖作為基礎底圖服務。專題底圖屬于用戶配置,根據專題需要,選擇是否配置。為了使配置完成后專題底圖能夠與天地圖自動疊加,專題底圖服務的格式規定為符合OGC規范WMTS,其空間參考和專題比例尺均需要與天地圖相同,用戶只需要將專題底圖服務地址錄入專題底圖配置接口即可。
2.2.2 專題配置
專題配置屬于用戶配置,包括新聞專題圖的前2個層次,即專題大類和當前專題。專題大類提供大類名稱的創建和編輯功能,當前專題則需要對要生成的專題圖進行全方位的配置,包括選擇當前專題所屬專題大類、錄入當前專題名稱、專題簡介、專題封面圖等專題本體信息,同時選擇專題圖展示的比例尺范圍、初始顯示比例并確定初始顯示的專題圖層中心位置等專題圖相關配置信息。
2.2.3 要素配置
要素配置屬于用戶配置,包括新聞專題圖的后2個層次,即專題要素類和專題要素。專題要素類提供要素類名稱的創建和編輯、所在的當前專題類歸屬設置、專題要素類符號類型和樣式設置,包括要素類幾何類型以及點、線、面的默認顯示樣式和定制樣式。專題要素提供對每個專題要素逐一進行全方位配置,包括選擇每個專題要素所在的專題要素類、空間數據、常規屬性信息、多媒體文件、詳情頁面地址等專題要素相關配置信息。
2.2.4 發布配置
發布配置屬于后臺配置,主要包括交互模式配置和網頁生成配置。交互模式配置主要是將用戶提供的專題配置和要素配置與底圖配置結合,在形成相應的專題地圖過程中,將配置的數據和服務組合后,自動集成固定的頁面交互模式。對于同一專題大類,自動配置成下拉篩選列表可供不同專題大類切換;對于當前專題的不同專題要素類,每個要素類生成一個按鈕,可供專題要素類切換;對于每個專題要素,自動配置成點擊彈出要素屬性信息模式,并配置詳情換屏模式。規定用戶配置的完整性與可以使用的交互模式的完整性成正比。網頁生成配置則包括根據后臺設置的服務器地址,根據規則自動配置生成新的專題地圖頁面網址,生成或更新專題地圖地址列表供前端相關應用隨時調用。
3應用案例
使用專題地圖發布平臺將新聞專題地圖發布到微信公眾號上,主要包括5個步驟:①確定要生成的新聞地圖的主題;②根據主題創建相關的地理數據,包括專題圖層數據和專題底圖數據(可選);③地理數據創建完畢后,即可進行專題配置,其中若存在專題底圖則一并進行底圖配置;④專題配置完成之后即可進行要素配置,之前創建的專題圖層數據可以通過空間數據接口導入形成專題要素空間數據;⑤各類用戶配置完畢后,即可通過平臺內部的發布配置,發布成新聞專題地圖。具體生成流程如圖2所示。
空間專題的單一專題和多專題展示效果見圖3a、b。時間專題的展示效果與空間多專題相同,見圖3c。專題大類以篩選列表方式切換效果見圖3d。
推薦閱讀:自然地理課題有征集成員的嗎
4結 語
互聯網地圖在新聞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不僅能將復雜的新聞信息通過地理位置進行關聯,而且能夠有效組織具有時間序列的新聞事件,對于歷史新聞事件還能根據特征類型實現歸檔,使其通過地域或時間上與現勢新聞的相關性重新具備新聞價值。因此,動態的新聞地圖是專題地圖在行業領域的創新應用。
本文通過探討在移動端展示新聞地圖常用的基本要素和交互形態,規定相應的地圖交互和專題要素表達規則,根據規則建立專題地圖的發布模板,分析地圖發布平臺所需要的一系列功能需求并進行功能模塊設計,最后對新聞地圖發布流程進行測試,并選用微信端作為推送展示終端。驗證結果可知,該發布平臺支持時空新聞數據和歷史新聞數據的地圖展示,在面向移動端展示的新聞專題地圖發布上具有一定的適用性。該平臺的不足之處在于,目前專題地圖數據仍需要用戶自行創建和導入,無法滿足大數據新聞地圖的展示需求,因此,在接入外部不同數據源成圖方面有待進一步研究。
展示效果見圖3a、b。時間專題的展示效果與空間多專題相同,見圖3c。專題大類以篩選列表方式切換效果見圖3d。
4結 語
互聯網地圖在新聞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不僅能將復雜的新聞信息通過地理位置進行關聯,而且能夠有效組織具有時間序列的新聞事件,對于歷史新聞事件還能根據特征類型實現歸檔,使其通過地域或時間上與現勢新聞的相關性重新具備新聞價值。因此,動態的新聞地圖是專題地圖在行業領域的創新應用。
本文通過探討在移動端展示新聞地圖常用的基本要素和交互形態,規定相應的地圖交互和專題要素表達規則,根據規則建立專題地圖的發布模板,分析地圖發布平臺所需要的一系列功能需求并進行功能模塊設計,最后對新聞地圖發布流程進行測試,并選用微信端作為推送展示終端。驗證結果可知,該發布平臺支持時空新聞數據和歷史新聞數據的地圖展示,在面向移動端展示的新聞專題地圖發布上具有一定的適用性。該平臺的不足之處在于,目前專題地圖數據仍需要用戶自行創建和導入,無法滿足大數據新聞地圖的展示需求,因此,在接入外部不同數據源成圖方面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