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所屬分類:工程師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本文完整闡述了測繪資料數字檔案館的建設方法及過程。介紹了測繪資料數字檔案的內容并分析了其特點,確定了測繪資料數字檔案館建設的主要工作:明確了標準規范建設的主要工作內容,描述了館藏資料檔案掃描和整理的流程和質量控制方法,提出了三庫分離
[摘要]本文完整闡述了測繪資料數字檔案館的建設方法及過程。介紹了測繪資料數字檔案的內容并分析了其特點,確定了測繪資料數字檔案館建設的主要工作:明確了標準規范建設的主要工作內容,描述了館藏資料檔案掃描和整理的流程和質量控制方法,提出了三庫分離的檔案數據庫物理設計思想和邏輯關系。在北京市進行了典型開發和應用實踐,并對該項目進行了總結分析,指出了檔案信息化是今后檔案工作的重點。
[關鍵詞]測繪資料;數字檔案館;三庫分離
0引言
測繪資料檔案是指在測繪管理、測繪生產、科學研究等活動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技術文件、計算資料、成果、成圖、航空和衛星照片、磁帶磁盤、圖紙等。測繪資料檔案是我國歷代測繪地理信息工作者長期辛勤勞動的成果,是測繪地理信息科技發展的歷史見證和測繪地理信息文化的歷史沉淀,是國土資源管理、城市規劃和管理、基礎設施建設、應急救災等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們研究歷史、面向未來的重要信息資源。
相關期刊推薦:《北京測繪》Beij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雙月刊)1987年創刊,是具有實用性、超前性、信息量大、特色鮮明,融科技、信息、生產為一體的科技刊物,不僅是廣大測繪工作者的學習園地,而且是了解測繪科技發展與市場動態的窗口。主要以宣傳和貫徹黨在測繪科技方面的路線、方針、政策及北京市地方法規為宗旨。
數字檔案館是指各級各類檔案館為適應信息社會日益增長的對檔案信息資源管理、利用需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數字檔案信息進行采集、加工、存儲、管理,并通過各種網絡平臺提供公共檔案信息服務和共享利用的檔案信息集成管理系統[1]。多年來,為充分保障測繪地理信息檔案資料服務于國家、地方的建設和管理,原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檔案資料部、吉林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等測繪地理信息單位對數字檔案管理技術進行了應用探索,開展了在線歸檔及實時提供測繪地理信息檔案服務等,實現了館藏檔案資源數字化、推動了增量資料電子化,確保了數字資料檔案的永久保存與安全保管,促進了對數字檔案信息資源的網絡化管理以及分層次多渠道提供檔案信息資源利用和服務,大大提升了測繪資料檔案的管理效率和信息化程度[2-4]。
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在多年測繪資料檔案管理和服務實踐探索的基礎上,提出了測繪資料數字檔案館的建設方法:提出了標準規范建設的主要內容;描述了館藏成果檔案掃描和整理的流程和質量控制方法;提出了三庫分離的檔案數據庫物理設計思想和邏輯關系;并進行了典型開發和應用實踐[5]。
1標準規范建設
標準規范建設與項目建設相輔相成,一方面,項目設計、開發和實施等需要標準和規范進行指導;另一方面,標準和規范的制訂和維護離不開項目的實踐,標準和規范必須符合項目建設的實際需求。標準規范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1檔案數據的整理
根據國家相應標準,結合測繪檔案的管理實際情況和測繪專業特點,在《中國檔案分類法》和《中國檔案分類法測繪業檔案分類表》的基礎上,遵循“全面覆蓋、有機聯系、方便利用”的原則,對測繪資料檔案制定了業務、科技、文書等類別的實體分類表。如表1所示:
參照該分類標準,對現有測繪檔案進行整理。整理時,對檔號進行統一編碼,并對存儲的位置索引號進行規范。
1.2檔案唯一編碼規范
考慮到檔案檢索效率,以及易用性,我院檔案采用兩種方式進行檔案編碼。
1.2.1四段式檔案編碼規則
適用于大多數類型檔案,即實體分類號-介質編號-年份-順序號,如圖1所示:
1.2.2五段式編碼規則
適用于檔案本身含有比例尺屬性的檔案,編碼中加入比例尺代碼,即實體分類號-介質編號-年份-順序號比例尺編碼,如圖2所示:
1.3檔案存儲位置編碼規范
檔案實體管理時按照庫房、柜子、層/盒的層次關系進行管理,因此對檔案實體的存儲位置需具體到層/盒。其具體格式為庫房編號-柜子編號-層/盒編號,如1-1-1C,標識第1庫房中第1柜第1層。
1.4二維碼編碼規范
二維碼記錄檔案實體的基本信息,貼于檔案封面,方便檔案的庫房盤點、檔案借出、歸還登記等操作。
二維碼中記錄檔案實體的信息包括:檔號、檔案名稱、歸檔日期、保管期限、密級等信息,中間以英文逗號分隔。
2館藏成果檔案掃描和整理
測繪成果大部分已建立了數據庫進行存儲和提供利用。在此對館藏紙質成果檔案進行掃描,目的是記錄其原始形態,一旦發生紙質成果檔案的丟失、滅失等事件,利用掃描成果可以再現其原始形態。
將所有館藏成果檔案掃描數字化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首先要對館藏情況做一個細致詳盡的調查,包括檔案的類型與數量、載體形態與狀態、利用等基本情況,根據檔案的重要程度、當前狀態及利用頻率制定一個科學的掃描規劃。檔案掃描要經過一個較長的過程,硬件的購置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需要一步到位,應從需要和長遠打算,保障掃描儀等硬件設施配套,使其具有較強的支撐能力和擴展能力。掃描規劃應貫徹“突出重點、分步進行”的原則,對館藏重點和利用率高的檔案現行掃描,及早滿足重要檔案的保護和利用要求。
掃描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守不破壞檔案和保密原則。檔案掃描采用流水線式作業模式,如圖3所示,由檔案整理、立卷登記、檔案掃描、著錄標引、綜合質檢、裝訂還原等工序組成,具備工序回饋和閉環質量管控機制。掃描后的實體檔案按照新的編碼規范和管理方式進行組卷、編碼和存放[6]。
3檔案數據庫設計
檔案數據庫建設是數字檔案館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它是提高檔案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的根本途徑。
由于電子檔案存在著自然災害和人為破壞的風險,以及系統安全、載體安全、電子檔案遷移風險及電子檔案真實性等幾個方面的問題。針對以上諸多問題,本文采用三庫分離技術,該技術是在總結檔案信息管理系統數據庫設計實踐基礎上提出的一種實用的數字檔案長期保存技術,此項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提高系統的整體性能,保障數字檔案的安全性。
即在數據庫物理設計中將數據庫分為保存庫、管理庫和服務庫。主要功能如下:
(1)保存庫:該庫主要用于電子檔案數據的長期保存。
(2)管理庫:該庫主要供檔案業務人員進行新增修改刪除等操作,實現電子檔案數據的收集整理、編目著錄、鑒定銷毀等日常管理。
(3)服務庫:該庫主要供利用者借閱利用,實現電子檔案數據的檢索統計、編研利用、數據分析及數據挖掘。
保存庫、管理庫和服務庫的邏輯關系圖如圖4所示:
隨著檔案管理業務的開展,管理庫中數據不斷更新。為保證三庫數據一致,通過數據定時抽取的方式,實現服務庫中數據的及時更新;通過定時同步的方式保障保存庫中數據完整實時。
4典型開發與應用
4.1案例說明
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測繪資料檔案館館藏有8萬余件檔案,其中地形圖有10萬余張,光盤2000余張,硬盤200多塊,磁帶近百盤,另外,還有影像、底片等不同介質的檔案。這些不同的載體上面記錄了數據形式各異、分屬不同業務流程的測繪資料檔案。
4.2系統平臺開發
系統平臺建設以“管用分離”為主要建設思路,主要包括數字檔案綜合管理平臺與測繪成果分發服務平臺兩個部分。“數字檔案綜合管理平臺”管理全院檔案,實現檔案資源數字化、檔案管理與應用信息化,“測繪成果分發服務平臺”實現檔案數據成果的分發和利用。系統平臺功能架構如圖5所示:
4.3系統平臺功能亮點
4.3.1檔案數字化處理系統
檔案數字化處理系統實現對現有館藏資料進行掃描、數字化和著錄入庫處理,以及對后續接收檔案的掃描處理。包括檔案的立卷登記與校核、影像采集、影像標引、目錄定位、目錄錄入、數據錄入與校核、綜合質檢、封皮目錄打印等功能。
4.3.2數字化檔案管理系統
數字化檔案管理系統實現檔案的全過程管理,包括的歸檔、著錄、借閱、移交、銷毀、庫房管理、查詢統計等功能。
4.3.3三維虛擬檔案管理系統
利用三維虛擬現實技術,實現檔案庫房虛擬三維展示,實現電子檔案與實體檔案一體化管理。主要包括利用虛擬三維技術對庫房真實情況進行展示,可根據檔案的增加、借出或者銷毀進行相應的改變,在庫房中實現檔案圖、檔、庫的查詢,可進行庫房配置等功能[7-10]。如圖6所示:
4.3.4PDA智能庫房管理終端
按照保密要求,并兼顧使用方便,管理終端采用二維碼等先進技術,在離線模式下使用PDA智能移動設備,實現檔案移動式入庫登記、庫房盤點、調檔等功能。
4.3.5數字產品對內分發系統
數字產品對內分發系統實現歸檔檔案中測繪數字成果的分發,主要功能包括撥地工程件和規劃路工程件等的分發。同時包括工程件掃描文件掛接、工程件分發、數據維護等功能。
4.3.6數字產品移動服務系統
基于Android操作系統和“天地圖·北京”,將經過脫密處理后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結合表、控制點GIS數據、各種元數據和部分地址地名、興趣點做成移動應用客戶端,用于可利用數據資源查詢,為領導、客戶和我院測繪生產部門提供基于移動互聯網的部分測繪資料檔案查詢服務。
5結束語
測繪資料數字檔案館的建設完成,解決了傳統檔案固有的載體數量及其壽命有限和利用范圍受限等問題,使檔案信息得以脫離傳統載體的束縛,以數字形態存儲和利用,給檔案工作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不但保障了這些年代久遠的重要測繪地理信息業務檔案的完整與安全,同時適應當前時代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提供與時俱進的檔案信息化服務。
但是,隨著物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通信技術的日益普及,云計算將計算、服務和應用作為一種公共設施提供給公眾,將不可避免地對檔案信息資源的管理產生深刻的影響。在智慧城市、智慧中國的大趨勢下,在數字檔案館建設的基礎上,融入感知與處置檔案信息能力,逐步向智慧檔案館靠近,將檔案信息化建設推向新階段將是不久的將來可以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