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所屬分類:工程師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眾創空間在成長中顯露出兩個主要問題,一是過度依賴政府補貼,二是孵化效率亟待提高。文章考察了地理鄰近性對眾創空間資金績效與孵化效率的影響,同時將眾創空間自身特征與環境因素納入研究框架,分析了眾創空間自身資源優勢與所處區域創新能力對地理
摘要:眾創空間在成長中顯露出兩個主要問題,一是過度依賴政府補貼,二是孵化效率亟待提高。文章考察了地理鄰近性對眾創空間資金績效與孵化效率的影響,同時將眾創空間自身特征與環境因素納入研究框架,分析了眾創空間自身資源優勢與所處區域創新能力對地理鄰近性與眾創空間成長的調節作用。研究結果表明,地理鄰近性與眾創空間資金績效呈倒U型關系;地理鄰近性促進眾創空間孵化效率的提升;資源優勢正向調節地理鄰近性對眾創空間孵化效率的促進作用;區域創新能力正向調節地理鄰近性與眾創空間資金績效的倒U型關系;區域創新能力正向調節地理鄰近性對眾創空間孵化效率的促進作用。文章對眾創空間如何利用自身與外部優勢促進資金績效增長與孵化效率提升,解決成長難題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地理鄰近性;資源優勢;區域創新能力;眾創空間資金績效;眾創空間孵化效率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的不斷推進[1],創新創業服務機構蓬勃發展,眾創空間作為集“創新”與“創業”、“投資”與“孵化”于一體的全要素綜合服務平臺應運而生[2]。有別于創業型企業與傳統孵化器,眾創空間具有“創新創業服務生態系統”的特征[2],強調多元主體參與、資源整合共享,致力于創意獲取到創意整合再到創意商業化的“創新—培育”全過程[3],實現多主體間的協作共享共育。據《中國火炬統計年鑒》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納入火炬計劃統計的眾創空間有8000家,且連續四年呈上漲趨勢,發展迅猛。然而,眾創空間在后期發展中顯露出諸多問題,如過度依賴政府補貼,盈利模式尚未建立[2];孵化功能有限,服務多集中于基礎服務階段[2];運作效率與服務質量亟待提高[4]。上述問題主要涉及眾創空間成長的兩方面:一是有關眾創空間生存經營的盈利問題,既有研究考察了眾創空間的盈利模式與眾創空間內新創企業的資金績效[5,6],但缺少針對眾創空間自身資金績效的實證分析;二是影響眾創空間持續發展的孵化問題,既有研究測算了不同省份眾創空間的運營效率[7],指出眾創空間孵化功能有限[2],但較少針對孵化效率展開實證研究。因此,采用實證分析探討如何促進眾創空間資金績效的增長以及孵化效率的提升,對緩解眾創空間發展難題、推動眾創空間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眾創空間具有天然集群的特征[8],一是作為服務創新創業的空間載體聚集了創業者、外部服務商等多方主體自發形成生態系統,二是作為獨立的創新孵化機構與鄰近眾創空間集聚形成眾創空間集群。已有學者討論了眾創空間內利益相關者之間多主體協同的價值共創機制[9,10],但較少有學者考慮不同眾創空間之間的互動交流對眾創空間成長的影響。多數眾創空間之間尚未建立正式的網絡或聯盟關系,通常僅維持著非正式聯系,由于地理鄰近性有利于促進非正式聯系[11],因此,從鄰近性視角出發,考慮不同眾創空間之間的地理鄰近性對眾創空間成長的影響有助于理解眾創空間集群優勢在促進資金績效與孵化效率方面發揮的作用。
此外,地理鄰近性對眾創空間成長的作用可能受到眾創空間自身特征與環境因素的影響。資源優勢是眾創空間的內在特征,地理鄰近性作用于眾創空間成長時必然產生競爭效應,不同眾創空間資源的不平衡會影響眾創空間的競爭地位,在資源上具有比較優勢的眾創空間更容易緩解地理鄰近性帶來的外部壓力,也將占據具有競爭優勢的市場地位[12]。區域創新能力衡量了眾創空間所在地區的創新創業環境,區域創新能力高的地區會擁有與投入更多的創新資源,可以有效緩解地理鄰近性造成的資源競爭,對眾創空間成長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
基于此,本文以2017年國家備案的眾創空間為研究對象,研究地理鄰近性對眾創空間成長的影響,其中成長包括資金績效與孵化效率兩方面,并將眾創空間自身特征與環境因素納入研究框架,研究資源優勢與區域創新能力對地理鄰近性與眾創空間成長關系的調節作用。
相關期刊推薦:《科學學研究》主要發表科學學、科技政策、科技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理論見解和研究水平的學術論文、調查報告和典型案例,以推動創新研究,促進學術交流為主旨。本刊除設有:科技論壇、科學學理論、科技發展倡議與政策,科技管理等欄目外,還有科技人物、書刊評介、學術動態等非常設欄目。
1理論背景與研究假設
1.1地理鄰近性與眾創空間成長的關系
地理鄰近性,也稱空間鄰近性或地域鄰近性[13],表示空間距離的接近程度[14],是多維鄰近性中最直觀的一種空間特征[15],也是起源最早、界定最清、爭議最少的鄰近性維度[16]。
(1)地理鄰近性與眾創空間資金績效的關系
本文認為地理鄰近性與眾創空間資金績效呈倒U型關系。第一,地理鄰近有助于眾創空間面對面交流,促進合作的形成。交流與合作有利于眾創空間明晰自身定位,識別并篩選出與自身目標協同、文化相容的創新想法與創業項目,進而對入駐團隊與企業入股、投資以賺取投資收入。第二,地理鄰近有助于眾創空間知識、經驗、方法、技術的流動與轉移,促進知識溢出效應,加強學習模仿。彼此間對知識、經驗等的學習模仿有助于眾創空間提升運營管理能力,更好地服務入駐團隊與企業,從而增加服務收入。第三,地理鄰近有助于提高眾創空間的合法性與聲譽,促進資源持有者的集聚以及資源“高地”的形成。包括政府、投資機構在內的資源持有者是眾創空間獲取政府補貼、社會投資的來源,受資源聚攏吸引的創業團隊與企業入駐也可以增加眾創空間的物業收入、服務收入以及投資收入等。因此,地理鄰近性對眾創空間資金績效具有一定的正向影響。
然而,超過某一閾值后,地理鄰近性會對眾創空間資金績效產生負向影響。第一,過度的地理鄰近性會轉變為“擁擠效應”[17]。過度的擁擠會加劇眾創空間對區域內創新創業資源的競爭,致使眾創空間將關注點分散到資源爭奪、協調交易等事務中,增加了運營、交易、協調的成本。同時,掌握創新想法與創業項目的團隊與企業以及資金與資源的提供者也會因為“擁擠效應”被更多的眾創空間瓜分,致使每個眾創空間獲取的資源受限,繼而收入受限,不利于眾創空間資金績效的提高。第二,過度的地理鄰近性容易形成“地理鎖定”[18]。即過度聚集的眾創空間往往享有共同的資源庫,因而容易在制度規范、發展模式、技術經驗、項目選擇等方面趨于同質化,從而抑制了眾創空間的開放性,使之難以吸收新思想、新技術、新想法,陷入能力陷阱,繼而難以接受更新穎的項目與更創新的團隊,錯失投資機會,長此以往,也會逐漸失去政府與社會主體的關注,對眾創空間資金績效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提出假設:
H1a:地理鄰近性與眾創空間資金績效呈倒U型關系。
(2)地理鄰近性與眾創空間孵化效率的關系
本文認為地理鄰近性對眾創空間孵化效率具有正向促進作用。第一,地理鄰近性往往伴隨著“知識溢出效應”。眾創空間從知識尤其是隱性知識的傳播與流動中受益,能夠以更專業的知識服務于入駐團隊與企業,幫助創業項目由想法到落地再到商業化,繼而提高孵化效率。第二,地理鄰近性有助于加強眾創空間的“學習效應”。眾創空間通過學習與模仿增加管理經驗、優化辦事流程、提升服務水平,從而幫助入駐團隊與企業更好地對接金融、法律、咨詢、融資等服務,繼而提高孵化效率。第三,地理鄰近性有助于促進眾創空間的合作。地理上的鄰近可以降低眾創空間對合作伙伴的搜尋與交易成本[19],合作關系的建立也有助于眾創空間共享創業導師、聯合舉辦創新創業培訓交流活動,從而對入駐團隊與企業實施更專業、更多樣的指導與培訓,繼而提高孵化效率。
因此,提出假設:
H1b:地理鄰近性對眾創空間孵化效率具有正向促進作用。
1.2資源優勢的調節作用
地理鄰近性有利于資源聚集[20],而地理鄰近性又往往會產生高度競爭的環境[21],競爭使得資源變得更加昂貴與稀缺[20]。此時,眾創空間內部資源的支持將成為緩解競爭壓力的有效方式。根據資源優勢理論,存在資源比較優勢、資源均勢、資源比較劣勢三種狀態,具有資源比較優勢的眾創空間更容易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資源優勢理論是對異質需求理論與資源基礎理論的結合,即將企業的競爭優勢擴展到特定情境中[22]。具體而言,企業擁有的資源優于競爭對手且更滿足需方偏好時,則獲得了資源上的比較優勢,進而掌握了競爭優勢。
(1)資源優勢對地理鄰近性與眾創空間資金績效的調節
資源優勢可以強化地理鄰近性與眾創空間資金績效的正向關系,弱化地理鄰近性與眾創空間資金績效的負向關系。首先,具有資源比較優勢的眾創空間通常被認為是具有價值、值得維持長期關系的合作對象,在與鄰近眾創空間合作時更有選擇權與話語權,因而更容易與優質眾創空間建立聯系,通過強化合作質量與知識溢出促進自身經驗、技術的學習模仿,進而增加投資收入與服務收入。其次,具有資源比較優勢的眾創空間擁有更多的創新資源,更能滿足創業團隊與企業的需求,因地理鄰近而聚集的創業團隊與企業會進一步向資源比較優勢的眾創空間聚集,增加眾創空間的入駐量,進而增加物業收入、服務收入以及投資收入。
當地理鄰近性對眾創空間資金績效表現為負向影響時,資源優勢會弱化這種負向關系。首先,具有資源比較優勢的眾創空間可以削弱由地理鄰近的“擁擠效應”產生的競爭壓力。具有資源比較優勢的眾創空間資源類型更多樣、資源數量更豐富、更能滿足創業團隊與企業的需求,可以有效緩解外部資源有限性導致的競爭,因而削弱“擁擠效應”與“競爭效應”對眾創空間資金績效的負向影響。其次,具有資源比較優勢可以弱化“地理鎖定”問題。資源優勢理論認為競爭是進化的、過程的、動態的[12,23],因此,具有資源比較優勢的眾創空間為在競爭中維持長久優勢,通常會持續地對產生競爭優勢的資源進行再投資[12],這可以有效地保證眾創空間的靈活性與開放性,削弱“地理鎖定”對資金績效的負向影響。
因此,提出假設:
H2a:資源優勢在地理鄰近性與眾創空間資金績效之間具有正向調節作用,即具有資源比較優勢的眾創空間會強化地理鄰近性與眾創空間資金績效間的正向關系,弱化地理鄰近性與眾創空間資金績效間的負向關系。
(2)資源優勢對地理鄰近性與眾創空間孵化效率的調節
資源優勢會正向調節地理鄰近性與眾創空間孵化效率的關系。首先,具有資源比較優勢的眾創空間因內部資源充足,對資源搜尋、吸收、轉換的時間會大大減少,而資源比較劣勢的眾創空間更需要搜尋互補或相同的資源以補充自身資源庫。考慮到地理鄰近性產生的競爭效應,具有資源比較優勢的眾創空間更傾向于充分利用自身資源為入駐團隊與企業提供定制化的指導與服務,外部競爭的干擾對其作用微乎其微,可以有效保證對孵化事務的投入;而資源比較劣勢的眾創空間往往會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資源爭奪中,對孵化事務的投入有所下降。其次,具有資源比較優勢的眾創空間會主動吸引創業團隊與企業以及資源持有者的合作,相反地,利益相關者對資源比較劣勢的眾創空間投入的關注度會有所下降。考慮到合作可以有效緩解地理鄰近性產生的競爭壓力,具有資源比較優勢的眾創空間在合作中的優勢地位可以縮短合作中搜尋、協調、談判以及交易的過程,將主要時間、精力投入到與孵化相關的事務上,以提升孵化效率、提高孵化質量為主要目標;而資源比較劣勢的眾創空間更致力于尋找合作伙伴以建立長期穩定的關系,對孵化事務的投入相應減少。
因此,提出假設:
H2b:資源優勢在地理鄰近性與眾創空間孵化效率之間具有正向調節作用。——論文作者:王海花,趙鵬瑾,周位紗,周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