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所屬分類:醫學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傳染病即機體受到各種寄生蟲與病原微生物感染而表現出的病理狀態,傳染性較強。近年來受到社會因素與自然因素的綜合作用,導致傳染病流行與爆發速度加快,且發病率越來越高,同時還出現新型傳染
摘要:傳染病即機體受到各種寄生蟲與病原微生物感染而表現出的病理狀態,傳染性較強。近年來受到社會因素與自然因素的綜合作用,導致傳染病流行與爆發速度加快,且發病率越來越高,同時還出現新型傳染病。隨著社會開放程度的增加,地區間人口流動量大,運輸業獲得極大繁榮,均加快傳染病流行與爆發,增加傳染病控制難度。而公共衛生傳染病控制對于人類而言意義重大,因此一定要強化控制。本文現從多個方面詳細探討公共衛生傳染病控制對策。
關鍵詞:公共衛生;傳染病;疾病控制
引言
公共衛生事業是我國民事事業中的一項,它不僅關系到群眾的健康,更是影響著群眾的幸福生活與社會的和諧程度。在內容上,公共衛生事業主要包括其對重大疾病尤其是急性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及治疔,其中的傳染病包括:肺結核、艾滋病、甲型HN1流感等;在衛生方面也涵蓋了對藥品、食品和公共環境衛生的監制與管理,以及與其相關的一些衛生宣傳、免疫接種以及必要的健康教育等。本文我將針對公共衛生中的傳染病控制進行論述,希望能給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我們常見的傳染病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體、細菌、螺旋體等)感染人體后所產生的有傳染性的疾病,其中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立克次體、細菌、螺旋體等。在傳染病的的傳播途徑中也必須要三個基本要素: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而這些傳染病容易造成傳染、蔓延和暴發流行。因此,我們必須要做好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為了進一步加強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工作,現就如何開展公共衛生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工作提出以下探索:
一、公共衛生傳染病控制現狀
(一)新發傳染病患者增多
我國對于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是非常重視的,因此在傳染病的控制上,仍然是不斷的增加工作力度。可是傳染病的爆發因素較多,這其中涵蓋了飲食、環境、生活等多個內容,任何一個方面沒有將消毒工作積極落實,或者是患者本身的疾病沒有得到控制,都將演變為傳染病的情況。從時間上來看,我國的新發傳染病患者數量,在近幾年表現為增加的趨勢。比較席卷全世界的新型冠狀肺炎,歷時半年多,該病在世界范圍內的患病群體依舊在擴大。
(二)防控力量偏弱
公共衛生傳染病的控制需要高效、周密的疾病防控中心網絡,網絡的組成包括各級各類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疾病防控中心網絡的高效、快速運行需要充裕的經費投入,同時,需要掌握疾病防控技術的衛生技術人員。應當看到,在一些縣域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地方,公共衛生事業投入的經費所占比例較低,以至于疾病防控中心網絡的建立缺少有力的資金支持。表現為,鄉鎮公共衛生服務及公共衛生產品供應達不到國家規定要求。公共衛生在職人員的公共衛生教育培訓難以為繼,在職技術人員疾病防控知識更新慢,專業的公共衛生技術人員無法引進,甚至一些鄉鎮在職公共衛生技術人員離職,從而造成公共衛生事業尤其是傳染病控制工作難以高效、快速開展。
(三)社會影響因素增多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鎮經濟的不斷變化,出現了很多新鮮的事物以及大規模的人口流動給傳染病的傳染和流行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條件。舉例說明:第一例艾滋病患者的產生就是出現在來中國旅游的游客身上,從而在人群間蔓延開來,還有就是在黑龍江省的某些區域傳播和流行開來的豬囊蟲病,是由于缺乏相關的畜類產品檢疫的措施,使得疾病現在牲畜之間傳播開來,進而傳播到人群中。傳染病的蔓延和流行部分原因是因為社會相關部門對公共衛生事業缺乏安全和責任的意識,沒有做好相關的監控和防疫工作,使得傳染病的傳播和蔓延面臨更大的要求。
(四)專業技術人員不足
公共衛生傳染病控制需要一支思想政治覺悟高、業務素質強的專業技術隊伍。應當看到,疾病控制不同于醫院等機構,在職人員收入低,待遇不高,因此,對優秀的大學畢業生吸引力不大,多種因素疊加,造成高素質的專業疾控人才比較欠缺。因此,人才結構缺存在不合理性,為彌補技術人員的不足,不少地方的疾病控制中心只能招收一些理專業或者臨床醫學專業的人員。可以說,疾控人員的整體素質阻礙了國內公共衛生事業的持續發展。
二、公共衛生傳染病控制
(一)加強疾病控制教育宣傳工作
通過對社會公眾進行公共衛生傳染病預防和控制的教育和宣傳是我國目前主要進行疾病防疫運用的主要措施,也是取得良好效果的主要途徑,由于目前針對一些新發的傳染性疾病還沒有確切的免疫疫苗以及有效的治療方案(比如新型冠狀肺炎),因此,對疾病進行宣傳和預防是較為迫切且必要的工作,根據目前的發展現狀看來,對于急性的傳染病的傳播和流行的控制還沒有形成穩定的操作模式,所以想要從控制傳染源達到控制傳染病的目的,必須要積極展開對社會公眾的健康教育。
(二)有效控制傳染病發病源
公共衛生服務機構多數是以有效地控制傳染病發病源為主要手段來實現控制傳染病的途徑,公共衛生服務機構是我們群眾健康保護的最基本保障,因而,在傳染病的控制上,必須要在第一時間發現傳染病的病人,及時對其采取措施,有效的管理好傳染病的發病源,并將相關情況及時上報,做好各種應對措施。傳染病的最基本特征就是易傳染,因而我們必須要第一時間掌握好相關資料與準確的情況報告,對于傳染病病人也要做好早發現、早診斷、早匯報、早治療、早隔離的措施,這樣才能更好的控制傳染病發病源,阻止傳染病在群眾中的傳播途徑。對于疑似病例,我們也要做好觀察、隔離、治疔的措施,并將其情況及時,上報。對于確診的傳染病病人,我們也要做好隔離、治療與情況的匯報。第一時間將最準確的信息傳達上去,為上級采取應對措施提供準確的疫情信息。而在我國由于傳統工作模式的影響,在信息傳達上還不能做到完全準確、及時有效,因而在實施上也會產生一些困難,對于相關工作,我們也要做好改進工作,爭取更有效的控制好傳染病的發病源。
(三)對醫療資源進行合理配置
加大公共衛生事業投入力度,包括構建傳染病動態監測網絡、建設現代化疾病控制中心以及多功能傳染病院等。除政府部門外,醫療機構也有重要責任,制定防控傳染病方案,增強臨床處理水平。對于綜合性醫院由于有較大規模,因此需構建隔離病房,且與各種傳染病條件相適應,結合傳染病現代管理模式對負壓病房予以構建,同時做好物資儲備工作,以有效應對突發性傳染病。
(四)構建公共衛生應急系統
公共衛生應急系統主體應為對公共衛生事件進行預防,進而盡早發現傳染病,并賦予系統完善性,做好預防工作,控制突發傳染病于萌芽狀態;要將城鄉覆蓋,且將偏遠農村當做重點區域;提升應對公共衛生傳染病的能力;對傳染病發生發展進行動態與實時監視,確保可橫向與縱向傳達信息;在對傳染病進行控制時應注重反應的迅速性;各個部門比如疾控、醫院、科室、社會部門等需強化協作。
相關期刊推薦:《中華傳染病雜志》1983年創刊,是中華醫學會主辦的傳染病、 寄生蟲病專業學術期刊。主要報道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包括臨床各科內各種感染性疾病)領域領先的科研成果和臨床診療經驗及與傳染科臨床密切結合的基礎理論研究,交流中醫、中西醫結合的臨床經驗,介紹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和國際上有關傳染病(感染性疾病)研究的新進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公共衛生傳染病控制工作面臨嚴峻形勢,社會因素以及自然因素均會導致傳染病流行與爆發。因此需對傳染病進行積極防控,相關部門增加投入力度,積極研制疫苗,促使群眾防控與自我保護意識得以提升,同時應用現代技術,對公共衛生應急系統予以構建,由此有效防控各類傳染病,為群眾正常工作與身體健康提供保障,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論文作者:張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