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回顧十一五以來的歷版中醫婦科學紙質教材,大量引用中醫四大經典和中醫婦科經典專著的經典理論和方劑,但不能實現對所引用條文的解釋,不能提供引文的出處。近年來,越來越重視學生對中醫經典理論及方劑的深刻理解。以互聯網技術為載體的數字化教材建設
摘要回顧“十一五”以來的歷版中醫婦科學紙質教材,大量引用中醫四大經典和中醫婦科經典專著的經典理論和方劑,但不能實現對所引用條文的解釋,不能提供引文的出處。近年來,越來越重視學生對中醫經典理論及方劑的深刻理解。以互聯網技術為載體的數字化教材建設可提供給學生自主學習的優質資源,可以進一步拓展和補充紙質教材內容的機會。文章提出在中醫婦科學數字化教材編寫要注重經典原文重現、經典理論回歸及經典病案鏈接,以此創新中醫經典教學模式,使學生可以通過鏈接復習以往所學習的經典條文,通過在線閱讀最新注釋,自主復習,加深對中醫經典的記憶和理解。
關鍵詞中醫婦科學;數字化教材;中醫經典教學
“互聯網+”正在推動新一輪教育變革,教育方法與學習方式亦隨之發生深刻的改變。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對中醫經典教學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歇。易亞喬等[1]在中醫經典教學中應用E-learning教學理念,逐步形成“以教材為基礎,以問題為導向,以病例為補充,以信息資源為依據,以學生為依托”的中醫經典多元化教學法,在教學實踐中卓有成效。在現行中醫本科生的培養模式下,學生在校期間需要學習大量西醫和非醫學類課程,中醫經典教學內容被壓縮。而傳統的中醫經典教學卻又過度強調對學生的知識灌輸,經典內容較為零散,各章課程間知識相對獨立,書本內容和臨床實踐相脫節,無論是對系統知識的掌握還是對學生臨床能力的培養都極為不利。基于上述實際中醫婦科學數字化教材建設遵循中醫理論,傳承中醫經典,多角度、全方位、深層次展現中醫婦科經典理論的知識點。通過中醫婦科學數字化教材,中醫院校可強化學生對中醫經典理論的自主學習,提升中醫素質教育。本文對《中醫婦科學》數字化教材編寫過程中關于中醫經典的教學提出幾點思考。
1中醫婦科學教材中的經典理論溯源
《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被中醫學界稱為“四大經典”,而《婦人大全良方》《景岳全書·婦人規》《傅青主女科》《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則是中醫婦科學的專科“四大經典”,它們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雖經千年卻歷久彌新,為中醫婦科臨證指引著方向。強化中醫經典學習對學生基礎理論水平的提高和辨治思維的培養至關重要。
1.1回溯傳統教材,繼承中醫經典內核
“十一五”以來的歷版中醫婦科學紙質教材,皆大量引用中醫四大經典和中醫婦科經典專著的經典理論和方劑。以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十三五”《中醫婦科學》規劃教材為例,溯其源流,其理論基礎大多脫胎于“四大經典”及中醫婦科專科經典著作。
教材中引用的關于病因病機的條文多集中在《黃帝內經》《諸病源候論》《景岳全書·婦人規》,“四大經典”中,以《黃帝內經》中的經典原文引用比例最高,超過60句,其中《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故形壞而無子也。”在教材中多次出現。“婦科專科四大經典”書籍中引用條文數目以《景岳全書·婦人規》為最多,約50條,其提出的“命門”學說、“陰陽”學說對“經帶胎產”用藥原則具有重要指導價值。
教材中選用的方劑,近80%出自《金匱要略》《傅青主女科》《景岳全書》《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專科著作中《婦人大全良方》之“溫經湯”與四大經典《金匱要略》中“溫經湯”形成臨床常用之“大小溫經湯”。教材中治療帶下病之“易黃湯”“完帶湯”引自《傅青主女科》。引自《景岳全書》中方劑有:大補元煎、玉女煎、左歸丸、右歸丸、歸腎丸、當歸地黃飲、保陰煎、舉元煎、泰山磐石散、柴胡疏肝散、毓麟珠等,其中“左歸丸”“右歸丸”不僅為婦科用方,更為內科、外科、兒科等多專科使用。因此,《中醫婦科學》教材的編寫,離不開經典理論、經典方劑、經典書籍的運用。如何在《中醫婦科學》數字化教材中系統化、多維度、全方位對經典原文展開解析,成為數字化教材編寫中的重中之重。
1.2重視經典理解,深化中醫辨治思維
[2]教學過程中除了對《中醫婦科學》理論進行講解外,亦對中醫婦科相關的“四大經典”“專科四大經典”課程進行重點剖析。在學習歷代婦科醫家經典著作的過程中,對其指導思想、臨床經驗及有關辨證論述深入挖掘,古為今用,并借助授課及小組討論、名師論壇、臨床實踐等途徑取百家之長,有助于提升學生對中醫婦科基礎理論的認識并深化中醫辨治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數字化教材,指導學生通過E-learning,自主學習經典理論,提升中醫思辨能力。
2中醫婦科學數字化教材中醫經典的教學思路創新
紙質版教材受課時數、編寫字數的限制,因此傳統教學中存在學生理解不透、經典書籍不能重現、教學講解不夠深入等問題[3]。而“數字化教材”的編寫,可以實現經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體系三個方面的創新。
2.1由淺入深,實現教學內容多維立體
從《黃帝內經》中基礎的婦科經典理論,《傷寒論》《金匱要略》中與臨床婦科疾病相關的經方,再到深入學習中醫婦科專科四大經典內容(《傅青主女科》《景岳全書·婦人規》《婦人大全良方》《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乃至拓展學習全國中醫婦科領域國醫大師運用經典名方的經驗。凡此種種,無不體現多維遞進式教學內容的獨特優勢。例如,《中醫婦科學》教材多次引用黃帝內經《素問》中原文“胞脈者,屬心而絡于胞中”“胞絡者,系于腎”,據此原文可在數字化教材中插入《傅青主女科》中“蓋胞胎居于心腎之間,上系于心而下系于腎”相關內容的鏈接,再逐步引申到夏桂成教授在古人思想的基礎上提出的“心-腎-子宮軸”理論,由此把中醫婦科經典的多層次理論得以展現。
2.2兼收并蓄,實現教學方法多元融合
強調以“5L教學法”,指導中醫婦科學數字化教材中的中醫經典教學。“5L教學法”包括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的五種學習方法,以傳統的講座形式授課(lecture-basedlearning,LBL)為基礎,加上基于案例的教學法(case-basedlearning,CBL)、基于問題的教學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基于團隊的學習法(team-basedlearning,TBL)、基于資源的學習法(resources-basedlearning,RBL)、基于講座的學習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教師以此全方位向學生傳授多樣化、多角度的知識[4]。以LBL和CBL為例,在中醫婦科學數字化教材內插入國醫大師、國醫名師、國優才等中醫臨床優秀教師的講座授課鏈接,使學生對經典理論的理解更為系統、完整、符合邏輯;在中醫婦科具體疾病的認知過程中,可針對疾病插入經典醫案及具有啟發性的辨治思路,使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對醫案進行分析,制定出相應的診療方案,不僅可在課前給予教師相應的重難點反饋,也是對傳統被動式灌輸學習模式的革新。
2.3慎思明辨,實現評價體系規范統一
在中醫婦科學數字化教材編寫過程中,編撰者應首先建立規范的評價體系和統一的工作標準上,摒棄在各機構數字化編寫過程中的數據垃圾,為實現中醫數字化奠定堅實基礎。中醫婦科學數字化教材結構體系需制定規范化標準,教材內容應以中醫婦科古籍為核心,進而充分揭示中醫婦科經典古籍中蘊含的信息。教材結構及內容的標準化有助于推動中醫婦科學教材數字化建設[5]。此外,在臨床教學中,亦當建立基于經典教學的標準化評價體系。教師可著眼于歷代名醫對經典加以運用的醫案,進行對照、分析、提煉、概括,予學生以啟發,再通過互動問答,不僅增加學生對中醫經典原著的體會,更能進一步闡釋經典應用于臨床的真義,對中醫婦科學發展所具有的學術價值不可限量。[6]
3中醫婦科學數字化教材中醫經典的理論呈現多元化
3.1聲、像、圖、視結合,創新經典教學形式
在中醫婦科學數字化教材中,教師可采用聲、像、圖、視相結合的多元化教學模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目的,杜絕照本宣科,以充沛的情感態度營造活潑的學習氛圍,闡釋經典醫籍中靈活的辯證思路[7,8]。比如,圍繞“中醫四大經典”“婦科專科四大經典”通過對技術規范的生動展現,對臨床情境的充分模擬,教師將“月經病”“帶下病”“妊娠病”“產后病”病因病機、治則治法、方藥的闡述生動直觀地呈現出來,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激情,改善學習效果。例如,在“痛經”的辯證要點的教學過程中,針對《景岳全書·婦人規》中“經行腹痛,證有虛實。實者或因寒滯,或因血滯……拒按拒揉者為實”,教師可通過臨床場景的模擬,展現“痛在小腹正中”“少腹一側或兩側”,及脹痛、絞痛、灼痛、刺痛、冷痛、墜痛不同的性質和屬性,從而加深學生對疾病的認知。
3.2多級電子參照,提升經典學習效率
為便于學習和理解經典內容,中醫婦科學數字教材也附設了電子教參系統。例如,每章節關于中醫經典原文的教授應當回歸古籍,回歸原文,尤其著重對“四大經典”“專科四大經典”的內容進行多級標注[9],同時可基于網絡進行檢索操作或以超文本閱讀形式進行呈現。
3.3活用經典理論,醫案鏈接培養臨床能力
借助中醫婦科學數字化教材之數字化平臺,教師可從經典書籍、國醫大師經驗中選擇婦科典型疾病案例[10]設立病案鏈接,再通過二維碼掃描使學生得以輕松地運用所學“經典理論”主動進行病例的思考與分析。“第一鏈接頁面”讓學生自主分析醫案,相互討論,提出見解;提交后,出現“第二鏈接頁面”,教師著眼于醫案中理法方藥的運用,對案例進行細致分析,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臨床體會再進行授課。這種全新方式使教學內容更易被理解,也使學生學習思路更為明晰。
相關知識推薦:比較容易發表藥學類論文的省級以上期刊??
此外為提升學生傳統文化修養,教師可在不同教學章節中插入病案引入式、思維啟發式、多媒體展示等教學鏈接;同時,可安排“云上實習”“空中教學查房”等,使中醫經典理論在臨床中得到實際應用。學生的學習將不拘泥于“一句經典”,不囿于“一首經方”,所學經典理論盡可能轉化為臨床能力。
3.4搭建數字平臺,個性方案指導自主學習
數字化教材的應用不僅限于多媒體素材的創作,數字化平臺的建設亦是課堂教學的延伸。通過打造課堂外的師生互動交流平臺,可實現教師對學生的即時指導。與此同時開放數據庫、學習記錄、筆記分享、課后測試、云同步等功能的陸續開發,可隨時反饋出學生的學習狀態,使教師更易于抓住重點難點薄弱點,指導學生自主學習[11]。$總結中醫婦科學數字化教材編寫以培養優秀的中醫婦科人才為目的,鼓勵學生著眼于自身興趣點充分思考,深入研究。這就要求學生擁有豐富的傳統文化儲備,大量閱讀中醫婦科專著,深入學習經典理論,穩步推進中醫婦科經典理論在臨床上的應用,培養中醫婦科專業學生科研思維,并為其后續學習及中醫臨床科研開展奠定堅實基礎。——論文作者:任青玲,陳雯玥,龔歆,洪丹丹,陳赟,郭斐,胡榮魁,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