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思政教育融入醫學專業課教學要想達到好的效果還應突破課堂教育,走進實訓操作及臨床實習全過程。本研究從課堂教育、實訓操作、臨床實習全程抓起,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中醫婦科學教學全過程中,系統培養學生中醫婦科臨
摘要:思政教育融入醫學專業課教學要想達到好的效果還應突破課堂教育,走進實訓操作及臨床實習全過程。本研究從課堂教育、實訓操作、臨床實習全程抓起,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中醫婦科學教學全過程中,系統培養學生中醫婦科臨床思維,提高臨床技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及中醫專業自信,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中醫婦科學教學體系。
關鍵詞:思政教育;中醫婦科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醫學生成長為醫生要經歷課堂教育、實訓操作和臨床實習三個階段,醫學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培養具有堅定政治信仰、優良醫德醫風、高尚道德情操、精湛醫療技術和廣博人文知識,符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醫學人才。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1]。大部分醫學生未來將走向醫療相關領域工作,擔負起維護人民健康的責任,無疑將對醫學生的思想道德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得到了迅猛發展,但醫患關系日趨緊張,甚至釀成惡性流血事件,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忽視了醫學生的職業素養及思想政治教育[2]。根據習近平同志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的要求及《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教高[2018]2號)等有關文件精神,各高校都在積極探索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教育的方法與途徑,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課程改革。但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教學要想達到好的效果不是一時之力,高素質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不能只停留于校園,臨床教學與課堂教學也不應該割裂分行,應將思政教育廣泛實施于醫學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本研究從中醫婦科學課堂教育、實訓操作及臨床實習三個方面全面入手,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同時促進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形成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中醫婦科學教學體系,以達到醫學教育的最終目的。
1構建全程融入思政教育的中醫婦科學教學體系的設計思考
在課堂教育中,中醫婦科學是中醫臨床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中醫藥院校主干課程之一。課程緊密圍繞女性經、孕、胎、產的整個生理病理過程展開,融合了健康、疾病、心理、婚姻、家庭、社會、倫理等多因素,是臨床醫學中一門最富人文關懷的學科。在實訓教學中婦產科檢查及計劃生育手術更多的涉及到患者身體的隱私部位及家庭信息,是實訓教學中更強調尊重患者和保護患者隱私的實訓項目。在臨床實習中,同樣因為婦科醫生的臨床診療工作更多地涉及到患者身體的隱私部位及家庭信息,歷來是全國各醫院出現醫患糾紛的“重災區”。將思政教育融入到中醫婦科學課堂教育、實訓操作、臨床實習的系統教學過程中,形成完整教學體系,是構建“課程思政”育人機制的有效探索,有助于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樹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成為一名優秀的臨床醫生奠定良好的基礎。
2實施路徑及方法
2.1開展融入思政教育的中醫婦科學課堂教育課程建設在教學過程和方法上進行探索,根據《中醫婦科學》涉及女性經、孕、胎、產的整個生理病理過程,是中醫臨床教學中最富人文關懷的課程這一特點,深入挖掘本課程的思政內涵和元素,選擇相關案例及視頻,將能體現“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案例融入中醫婦科學相應課堂教學單元中,配合拍攝微視頻、案例分析、問題導向、情景再現、體驗式教學等方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在不斷啟發中讓學生水到渠成得出結論。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在潤物細無聲中將思政教育融入到中醫婦科學的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成為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
相關期刊推薦:《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雜志創刊于2003年,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管的大型國家級科技期刊。本刊為半月刊。反映國內外最新的醫藥發展動態,服務于全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臨床醫藥衛生工作者為己任,加強國內外醫學學術交流,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權威性。
課程建設過程中首先建立融入思政教育的中醫婦科學教學案例庫,并充分運用新媒體技術使融入思政教育的中醫婦科學課堂教育活起來,拍攝視頻,形成慕課教學資源,開展中醫婦科學混合式慕課教學,讓學生線上學習,線下課堂教學中老師總結歸納,既增強課程時代感和吸引力,又彌補了目前中醫婦科學專業課教學課時少,學生理解不透,不能融匯貫通的問題,促進學生提高中醫思維及臨床技能。
例如《中醫婦科學》[3]開篇介紹中醫婦科的歷史源流,中醫婦科學的發展歷史是一個蘊藏無數經典故事的恢弘巨著,在課堂教學中以案例形式將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張錫純等一個個大醫形象穿插在中醫婦科學的歷史源流教學過程中,無形中給學生心中植入了中醫文化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幫助學生準確掌握中醫婦科學的專業內涵的同時,使學生深刻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與中醫哲學的博大精深,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有利于學生對中醫學樹立科學而堅定的信念,有利于中醫文化的自覺與自省。典型代表如清代中西醫匯通時期,張錫純學貫中西,開宗立派,面對紛紛擾擾的中西之爭,提出“中西醫理相通,醫界不宜做意氣之爭”的觀點,不拘古泥古,突破創新,從文獻出發,匯通中西醫學。以臨床促學問,以實證論醫理,大膽猜測,小心求證,終成一代大家。其研制壽胎丸至今仍在臨床廣泛應用。向學生提出思考:張錫純為代表的近代中西醫大家,摒棄門戶之見,攫取中西之長,以患者為重,臨床為要,衷中參西,這樣的觀點與實踐在如今中西醫學再起爭執之時,是否值得我們這些后輩深思呢?啟發學生傳承、創新精神,樹立中醫自信、文化自信,培養學生學中醫、愛中醫、講奉獻的愛國情懷。本篇教學內容將中醫婦科學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串聯,制作成故事內容飽滿的慕課資源,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感染力,實現教學目標。
2.2將思政教育融入中醫婦科學實訓操作中醫婦科學實訓操作主要包括婦產科檢查以及計劃生育手術,本研究婦產科檢查及計劃生育手術均為女性患者,且工作內容更多地涉及到患者身體的隱私部位及家庭信息,實訓教學中更強調尊重患者和保護患者隱私的特點,搜集典型案例融入實訓操作教學,突出學會做人,學會與人相處的人文科學的本質,培養學生尊重患者和保護患者隱私的職業道德,培養學生敬業心、同理心。
例如本篇將婦產科檢查實訓操作拍攝成教學視頻,在講婦產科檢查注意事項時引入實習醫生在給患者做婦產科檢查時對著患者的隱私部位微笑擺Y字拍照并將照片上傳facebook造成惡劣影響的案例,告誡醫學生,要有道德,對病人有人文關懷,對于每一次診療操作,應該秉承著嚴肅、認真、負責的態度,一切行為以診療為目的,且應該保護患者的隱私,并在課程結尾引入北京協和醫院的張羽醫生,在《只有醫生知道3》[4]中的呼吁:重視婦產科檢查中的患者體驗,嘈雜的、毫無私密性的職業傲慢、不雅呵斥或者簡單粗暴,引起疼痛的陰道檢查,都會導致病人產生心理障礙和抵觸情緒。可能只是一次不愉快的就診經歷,就會讓女性終身懼怕婦產醫院,懼怕婦產科,懼怕陰道檢查,由此導致延誤診治的悲劇并非聳人聽聞。語言的安慰、動作的輕柔和專業精準的操作,這些醫療過程中的細節,體現的正是醫學產生之初,醫生對患者最細致和溫暖的關懷。
2.3構建融入思政教育的中醫思維-臨床技能-職業素養三位一體婦科實習體系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思政教育內容融入臨床實習中,培養學生大醫精誠精神,尊重、關愛患者,保護患者隱私,增加中醫自信,培養職業認同感及責任心。在臨床實習中以優秀臨床帶教老師為榜樣,在實習過程中以CBL為基礎,TBL為形式,PBL為導向,PSBL為最終目標的教育教學方法貫穿始終。
首先在學生開始臨床實習前就病歷書寫、臨床接診及醫患溝通進行臨床前輔導,并在臨床帶教過程中規范建立8項實習制度。既臨床前輔導制度、書寫病歷制度、查房問答制度、病歷討論制度、手術規范制度、值班制度、交班制度及綜述總結制度。
其次,以中醫導師師承帶教門診形式讓學生跟診學習中醫診療思維及大醫精誠精神;開展名中醫經典查房活動,請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開展中醫經典查房,讓學生領略中醫大家風采,感受中醫魅力,增加中醫自信。同時借助本教研室開發的名中醫臨床經驗傳承輔助平臺,系統整理、挖局名老中醫藥專家寶貴經驗,形成系統中醫診療思維。
再次,針對學生于婦科實習周期短,所見病例不全,臨床操作機會不多,無法滿足實習需要的問題,建立婦科臨床虛擬病例庫;規范開展教學查房,每月至少2次;病例討論,每月至少2次;小講課,每周1次;婦科臨床操作實訓如宮腹腔鏡手術操作、婦科小手術操作等,每月至少2次。根據婦科特點,收集優勢病種診療資料,建立規范的教學活動資料庫,形成固定教學活動項目,輪序規范開展。做到各實習小組間臨床學習一致。在固定開展的教學活動項目中融入思政教育案例,培養學生職業素養。
最后,出科考核采取日常帶教創造實操機會隨時考核的方式進行出科操作考核;建立出科考核題庫,借助醫院教學輔助平臺發布出科試題,學生系統答題,即刻出成績,后臺統計分析;要求學生跟師期間撰寫跟師筆記,可以是心得,也可以是跟師醫案總結;要求學生就現崗病人撰寫病歷一份。
本研究就學生的實習滿意度及實踐教學模式的意見設計調查問卷,在學生出科時進行調研,了解學生的需求建議,對研究實施過程的不足之處進行及時調整。以此達到實現構建融入思政教育的中醫思維、臨床技能、職業素養三位一體的婦科實習體系的目的。
3教學效果評價
3.1融入思政教育的課堂教育效果評價課程建設過程中將思政教育元素體現在形成性評價中要求學生課后撰寫思政相關的心得體會,收獲174份。并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對混合式慕課形式開展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教學的滿意度及意見,發放問卷350份,回收問卷348份,回收率99.43%。對問卷結果進行分析:被調查學生均認為有必要在中醫婦科學專業課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混合式慕課的開展給學生更靈活的學習時間,但是也更“累”了,新穎的教學方法和代入方式改變了學生對思政課“無趣”的定位;學生對專業課的接受度提高,授課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和與老師的互動增加。通過期末考試歷史對照評價學習效果,了解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開展融入思政教育的中醫婦科學課堂教學當學期,期末考試平均分為83.89,對比上一學期本教研室承擔教學任務的班級期末考試平均分75.46有所提高。本研究形成的課堂教育體系,更貼近臨床,案例的選擇以點穿線,促進全面系統掌握中醫婦科專業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中醫思維、為提高臨床技能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從課堂教學開始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在潤物細無聲中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中醫自信,達到提高學生人文修養的教學目的。
3.2融入思政教育的實訓操作效果評價實訓操作是醫學生成為醫生的一個有效銜接,能夠更大程度地給醫學生提供實際操作機會,以便學生在實際醫療行為中提高操作技能和診療效率,減少醫患糾紛。既往學生在婦產科檢查實訓操作中因為面對的是模型,操作行為缺乏嚴肅性,更多的只是“練習”,開展融入思政教育的婦產檢查實訓操作后學生反映在操作過程中更注重細節上對患者的人文關懷,注意動作輕柔、操作精準,增加了學生實訓操作的嚴肅性,提高了實訓效果。
3.3融入思政教育的婦科臨床實習體系效果評價本研究在實踐過程中,各級教師明確帶教職責,積極進行融入思政教育的臨床實踐教材編寫、集體備課,進一步加強了教師的帶教意識,使學生在臨床實習過程中能夠緊跟指導老師,全面參與到臨床工作當中。在本實習體系中,學生意識到臨床實習是從學生到醫生身份轉變的重要階段,打消了臨床實習就是打雜而產生的消極甚至厭學情緒,以主人翁的態度參與到臨床實習工作,產生良好的實習效果。在指導老師良好的醫德醫風感染下,學生提高自身修養,從患者的角度出發,保持高度的責任感,讓患者體會到實習生也是在關心他、幫助他,獲得了患者的信任和對醫學教育的理解,培養了良好的職業素養,為將來成為一名合格的臨床醫生做好準備。
4小結
本研究從課堂教育、實訓操作、臨床實習全程抓起,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中醫婦科學教學全過程中系統培養學生中醫婦科臨床思維,提高臨床技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及中醫專業自信,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婦科教學體系。課堂教育、實訓操作、臨床實習和思政教育有機結合的中醫婦科學教學體系的構建恰到好處的解決了目前復合型中醫藥人才培養亟需解決“中醫思維弱化、臨床能力下降、缺乏人文教育”的問題。本項目研究成果在目前醫學生職業素養及思想政治教育相對不足的情況下,更具實施與推廣價值。為醫學生畢業后迅速適應臨床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本項目的研究成果可推廣到研究生培養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論文作者:張繼雯宋殿榮※郭潔王雅楠張崴陳秀杰程倩倩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