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內容摘要: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有力地促進了我國與沿線國家的經貿發展,為構建雙邊和多邊貿易機制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也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做出了重要貢獻,推動了全球經貿格局重構。本文借助這一契機,通過構建全球經貿格局重構的實現機制,以期優化和調整
內容摘要:“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有力地促進了我國與沿線國家的經貿發展,為構建雙邊和多邊貿易機制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也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做出了重要貢獻,推動了全球經貿格局重構。本文借助這一契機,通過構建全球經貿格局重構的實現機制,以期優化和調整中外經貿關系,進一步實現全球經貿格局的重構。
關鍵詞:“一帶一路”;中外經貿關系;全球貿易;重構機制;貿易格局
世界經濟關系對中外貿易的影響
世界經濟關系是指世界組織、國際集團和主權國家在經濟方面的相互往來所形成的各類關系的總稱,世界經濟關系是最重要的國際關系,是政治關系建立的重要前提。國際貿易是國際政治關系和經濟關系最突出的外在表現,是國際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期刊推薦:《商業經濟研究》專業理論刊物。研究社會主義商業經濟理論,介紹企業改革和營銷經驗。主要讀者對象為商業、供銷系統管理和工作人員、經濟理論工作者及經濟院校師生等。主要欄目:今日觀點、本刊特稿、封面人物、都市商業、專家論壇、時代掃描、財經動態、證券大觀園。
傳統的國際貿易環境下的市場準則,通常由國力更強的一方來主導,如果這些主導國經濟體系和權力分布較為合理,并對國際市場準則持開放態度,那么將會出現較為開放的貿易機制,國際貿易也會向著更為開放和自由的方向發展。因為世界各國的國情各不相同,因此各國在經貿往來上制定的政策也千差萬別。在整個國際貿易市場,有的國家貿易始終無法達到平衡狀態,各利益主體都想在國際貿易市場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導致貿易摩擦層出不窮。從當前世界經濟發展情況來看,國際分工越來越細化,世界各國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各國的經濟往來,無論是從深度還是廣度層面都得到了極大加強,整個世界經濟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格局,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際政治上的權力斗爭和對立,有助于改善國際關系,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現階段,國際關系日趨復雜,國家和國際組織之間也存在各種利益糾葛,這些錯綜復雜的關系對國際經濟發展以及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都會產生重要影響。但總體看,在經濟全球化推動之下,國家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貿易往來更為頻繁,協作要多于對抗。從經濟增長角度來看,國家之間的政治關系和協作關系、民族關系和文化關系,都會對經濟增長產生影響。而在貿易內容上,由于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前沿技術不足,因此服務貿易占有了很大的比例,并不斷隨著信息技術與數字經濟的發展得到了發展,并由此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增長點,對于國際貿易的關系和格局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總體而言,由于經濟發達國家仍處于主導和優勢地位,因此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往來上更具有發言權,世界經濟秩序也主要由發達國家主導。當前,投資市場和穩定的產品市場都由發達國家占據,發展中國家在整個經濟體系中處于弱勢地位。因而,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發展中國家必須一方面避免發達國家對自身過多的控制,加強本民族的經濟自主權建設,不斷增強自身經濟實力;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自身國家實力的展現,為國際經濟政治體系做出應有貢獻,推動國際政治經濟體系向公平、公正的方向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外經貿關系與全球經貿格局分析
(一)“一帶一路”與貿易投資、全球治理格局的關系
我國實施對外開放之后,制造業迅猛發展。當前,我國制造業已經成為全球制造業產業鏈上的重要環節,在“一帶一路”倡議之下,越來越多的沿線國家對我國的國際貿易政策都給出積極響應,而我國企業在對外投資過程中,也由單純的政策驅動逐步轉變為市場推動,這不僅加強了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了沿線國家制造業的發展,也更好地實現了國際范圍內的資金流通,以貿易投資的方式豐富了經濟全球化的內涵,極大推動了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貿易能力。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著力幫助中低收入國家突破發展障礙,通過經貿往來和技術輸出,提升中低收入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通過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共同努力,未來將有超過 20 億欠發達國家的人口轉變成為中高收入人口,這必將影響國際貿易格局的變化。
從傳統的全球貿易體系來看,太平洋貿易體系和大西洋貿易體系是全球貿易體系的軸心。但這兩大貿易體系也 都以美國為核心,因此傳統的全球貿易格局無疑更多體現的是美國的貿易意志。相關數據顯示,近幾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對外貿易以及投資水平要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在我國的大力支持下,這些國家的市場潛力得到了深入挖掘,經濟實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成為了推動全球貿易格局重構的重要力量。與此同時,“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形成了更為公平公正的自貿區,在自貿區內新型經濟貿易體制規則為周邊貿易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時也有助于實現沿線國家經濟貿易體制的創新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經濟貿易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
(二)“一帶一路”倡議為全球經貿格局重構創造了有利契機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是站在全球經濟發展角度提出的發展策略,是合作共贏的發展之路。當前,“一帶一路”沿線大多數國家的經濟發展基礎都相對薄弱,正處于轉型發展關鍵期,既需要外部資金和技術的支持,又需要公平合理的國際貿易環境。而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加強了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往來,充分發揮了我國的經濟優勢和技術優勢,結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點給予了一定的經濟支持,提升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我國的貿易往來和經濟交流,通過比較優勢發揮,實現了區域內資源的合理配置,對于促進區域內的市場經濟發展和合作創新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得到了沿線多數國家的支持和重視。
滿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及發展需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總人口超過 40 億人,這一龐大人口群體存在著巨大的市場潛力。通過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不僅推動了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同時也提升了沿線國家的市場發展水平,擴大了市場需求規模。在合作過程中,沿線國家的人力資源、礦產資源和能源得到了開發和利用,不僅解決了本國的大量就業問題,而且吸引了國際投資,發展了本國經濟,讓本國資源融入到世界流通體系之中,加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全球經濟市場的聯系,為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另外,近年來,歐洲一體化的推進與美國利益產生了沖突,歐亞經濟聯盟積極致力于與第三國和一體化組織建立自貿區,同時歐洲國家響應了“一帶一路”倡議,加強了與我國的聯系,推動了歐洲各國的經濟發展。
我國“一帶一路”倡議涉及多個沿線國家,貫穿中亞、南亞、西亞等多個地區,最終在歐洲匯集,加深了亞歐之間的經濟往來,也使歐洲的復興之路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歐洲很多國家都主張加強與我國的“一帶一路” 聯系,抓住發展機會,通過合作共贏,不斷強大自身的經濟發展實力,為歐洲復興提供經濟支持,這無疑也為全球經貿格局重構創造了更有利的契機。
“一帶一路”倡議下全球經貿格局重構的實現機制與策略
(一)以“一帶一路”倡議為契機,構建“包容共享” 的國際貿易新秩序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我國在國際事務處理和國際關系處理中的話語權也在不斷提升,因而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一帶一路” 倡議的主導者,不僅有責任,而且有能力充分發揮大國的協調作用,以開放包容、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作為國際貿易新秩序建設的基本原則,推進國際貿易新秩序的構建。首先,以“一帶一路”倡議為契機,構建平等互利的國際分工體系。在“一帶一路”倡議之下,我國支持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產能合作,實現經濟貿易往來,優化發展中國家的投資環境,給予各國持續性的經濟支持,推動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多方位合作,讓“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真正融入到世界經濟體系之中,并參與到國際分工體系之中,獲得新的發展動力,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使沿線國家能夠真正分享到全球經濟發展的成果。
其次,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主導,建立合理化的國際貿易規則與合作機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屬于發展中國家,經濟水平相對滯后,各個國家的自然資源和經濟發展基礎各不相同,因此在貿易往來推進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貿易壁壘。只有更好地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構建合理的國際貿易規則和合作機制,推動雙邊和多邊貿易框架體系,才能夠解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摩擦。這就需要加強貿易法則、規則對接的一體化機制建設,提升自貿區發展質量,打造包容開放的經濟發展平臺,更好地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得到快速發展,進而以相關的貿易規則和合作機制影響到整個世界的貿易規則和合作機制。
最后,以“一帶一路”建設為依托,建設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體系。當前,以強勢國家為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正逐漸變化,我國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地位也不斷提升,而隨著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往來更為頻繁,需要進一步深化金融合作,構建更為穩定的投資體系和信用體系,為此我國成立了亞投行、絲綢基金、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通過這些銀行構建了更為穩定的貨幣系統,完善了全球經濟治理機制,實現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基礎設施方面的互通有無,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的作用,通過探索公私合作方式,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充分調動全球各類商業機構的資金資源,擴大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籌措渠道,推動了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體系建設。
(二)挖掘沿線國家市場潛力,重構全球經貿格局
首先,加強對沿線國家的全方位研究。要想推動全球經濟貿易格局重構,就必須充分發揮我國與“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的商貿往來,深入挖掘沿線國家的市場潛力,為全球經濟貿易格局重構提供經濟支持。為此,要對“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具體情況進行綜合研判,在制定國家政策時以此作為依據;要對當前國際政治形勢和經濟發展形勢進行全面分析,對于相關國家的信息要進行跟蹤判斷,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政策對比,來判斷當前全球經濟發展形勢,進而制定更為科學合理的政策。
其次,與沿線國家共同構建區域合作平臺。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與周邊國家形成了豐富多樣的合作關系,構建了相應的合作平臺,與歐洲、亞洲和非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加強了區域聯系,并形成了全方位的合作關系。但是,為進一步提升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水平,還需要以歐亞經濟共同體和上海合作組織等作為合作基礎,通過打造合作平臺,為我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往來提供更為廣泛的保障。以絲綢之路為例,當前絲綢之路上存在多個經濟合作組織,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東盟國家,而我國與東盟打造的自由貿易區,有力地促進了東盟沿線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挖掘了沿線國家的貿易潛力,加強了我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合作,實現了雙方和多方共贏。
最后,加強全球性自貿區的構建。從當前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現狀來看,各個國家為了獲得更多利益,還人為設置了投資障礙和投資壁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為國際經濟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或多或少存在上述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區域內的貿易發展。因此,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應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貿易和投資談判,加強“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對區域內自貿區建設的重視程度,充分發揮“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比較優勢和合作潛力,為區內自貿區建設貢獻自身力量。同時,通過區域貿易協定等優惠方式讓更多國家加入到區域自貿區建設之中,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區域資源整合,打造以我國為核心的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多個國家的自由貿易群體。
(三)加強沿線國家貨幣合作,提高全球經濟實力
加強貨幣合作。通過貨幣協作能夠讓區域內的合作貿易更為簡便,能夠更好地促進區域內各國的貿易合作。在 “一帶一路”倡議下,貨幣合作是經貿合作的重要基礎,如果沿線國家在貿易往來上仍然以美元作為主要流通貨幣,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匯率風險。同時我國也加強了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放,但投放期限都相對較短,在貨幣方面需要構建一種能夠長期適應的貨幣機制。因此,有必要在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往來過程中,對貨幣協作進行重構。以人民幣作為流通貨幣,不僅能夠有效規避美元帶來的匯率風險,也能夠擴大人民幣的影響力,讓人民幣真正走出國門,提升我國在國際市場當中的話語權。
加速區域整體融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應該堅持互聯互通原則,對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互聯互通能夠使信息資源和溝通渠道長期保持穩定,能夠在當代貿易結構大環境之下對區域內的協作達到一種飽和狀態。以北美與歐盟的自由貿易區為例,貿易雙方不是單方面的發展某些國家,而是在基礎設施和資金的自由流通方面實現相互影響,以及實現信息的互通有無,通過互聯互通建設,能夠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帶來真正的福祉,改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生活水平。因此,在互聯互通原則基礎上,應該推動區域經貿合作和發展,形成一個相互聯通的區域整體,加速區域整體融合,促進世界經濟貿易格局重構。
總之,“一帶一路”倡議對中外經貿關系產生了深刻影響,加強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往來和貿易往來,充分挖掘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潛力。隨著我國與世界經濟融合的更為深入,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世界經濟發展和規則制定上將必然成為重要的參與者和引領者。——論文作者:于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