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所屬分類:工程師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道路運輸車輛一直是我國運輸管理部門工作的重要對象,其初檢合格率是檢驗道路運輸車輛綜合性能,構建良好道路運輸車輛安全運營生態最直接、有效的技術指標。文章立足于道路運輸車輛技術指標分析結果,獲得對當前道路運輸車輛技術檢驗方法、方向改進具有參考價值
摘 要:道路運輸車輛一直是我國運輸管理部門工作的重要對象,其初檢合格率是檢驗道路運輸車輛綜合性能,構建良好道路運輸車輛安全運營生態最直接、有效的技術指標。文章立足于道路運輸車輛技術指標分析結果,獲得對當前道路運輸車輛技術檢驗方法、方向改進具有參考價值的分析結果;構建一種以數據分析為基礎的道路運輸車輛管理優化理論方法,為構建新形勢下管理理論體系提供一種理論探索實踐,同時提升車輛運營管理效率、提高運輸車輛安全性,降低事故率,構建新業態下運營技術及管理理論提供數據依據。
關鍵詞:車輛檢驗;車輛技術分析;影響因素分析;管理理論
引言
面對 2021 年 1 月 1 日正式實施的《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項目和方法》(GB 38900—2020)以及當前信息化水平飛速發展的新形式[1],我國車輛檢測行業以及對檢驗機構進行質量核查和技術狀況分析的方法方式也應進行相應調整[2-3]。道路運輸車輛初檢合格率是檢驗道路運輸車輛綜合性能,杜絕車輛運營安全事故,降低交通事故人員傷亡率,構建良好道路運輸車輛安全運營生態最直接、有效的技術指標。該指標構建了一省乃至全國范圍內道路運輸車輛動力性、燃油經濟性、制動性、排放性、懸架、前照燈、車速表、側滑、喇叭聲級等方面車輛性能概況[4],為有效分析運輸車輛檢測前技術狀況、運輸企業車輛技術管理和檢驗機構運行的現狀提供指標依據。
在此前提下,本文利用所調研子樣,對技術檢驗總體結果做出估計分析,同時對技術檢驗各項指標進行分析,對初驗合格率進行單因素分析。立足具體數據,以求得出對當前道路運輸車輛技術檢驗方法、方向具有參考價值的分析結果;構建一種以數據分析為基礎的道路運輸車輛管理優化理論方法,為構建新形勢下管理理論體系提供一種理論探索實踐,為提升車輛運營管理效率、提高運輸車輛安全性,降低事故率,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實踐提供相應數據分析方法和理論支持。
1 技術檢驗總體結果分析
本文中,道路運輸車輛初檢合格率的判定依據《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GB 7258)、《道路運輸車輛綜合性能要求和檢驗方法》(GB 18565)、《道路運輸車輛技術等級劃分和評定要求》(JT/T 198)等標準進行設置技術等級評價指標[5-7]。
結合運輸車輛子樣數據可得運輸車輛初檢合格率為 81.5%,其中客運車輛為 82.9%,其它為 80.1%。合格率統計圖如圖 1 所示:
以總體分析結果來看,道路運輸車輛的合格率均在 80% 以上,合格率水平良好。對比客運車輛合格率 82.9%與危運車輛合格率 80.1%的結果,兩者相差并不明顯,難以得出技術檢驗結果與車輛用途的直接關系,需要對技術檢驗指標進行進一步分析。
2 技術檢驗各項指標分析
道路運輸車輛的技術檢驗指標包括且不限于動力性、燃料經濟性、制動性能、排放性、外部照明設備、轉向輪橫向側滑量、人工檢驗項目、喇叭聲級等八項。其中,動力性是車輛使用性能中最基本的性能。其評價指標主要由最高車速、加速能力和最大爬坡度來表示[8]。依據 GB18565 規定,通過檢測汽車驅動輪輪邊穩定車速來綜合評價其動力性。本次參考的車輛動力性能合格率,客運、危運車輛分別達到 95%和 94%。道路運輸車輛動力性狀況普遍處于優良狀態。
燃料經濟性是車輛使用性能中的關鍵指標。本次參考的車輛燃料經濟性合格率,客運、危運車輛分別到達 96%和 95%。表現出較高的燃料經濟性總體水平。
制動性能是車輛安全性能的重要評價指標,是安全行駛的重要保證。制動性能的評價指標包括制動效能(汽車迅速減速直至停車的能力)、制動效能的恒定性(短時間內連續制動后,抗制動器熱衰退的能力)、制動時方向的穩定性(制動過程中不發生跑偏、側滑和失去轉向的能力)。
本次統計選用臺式制動性能檢測數據來分析評價車輛的安全性能現狀。從數據匯總分析,制動性能合格率:客運車輛為 87%,危運車輛為 85%。總體情況良好,但鑒于制動性能對汽車行駛安全性的重要影響,車輛制動性能還需提升。
汽車尾氣排放是造成空氣污染、形成霧霾的原因之一,加強其治理刻不容緩[9]。保護環境,減輕污染,遏制生態惡化趨勢,為政府管理的重要任務。本次參考的車輛排放性合格率,客運、危運車輛分別到達 94%和 90%。總體水平良好,客運車輛略高于危運車輛。
前照燈是汽車的外部照明設備,屬于主動安全裝置,其性能直接影響夜間行車安全。本次參考的車輛前照燈合格率,客運、危運車輛分別到達 96%和 93%,整體水平良好。
汽車的操縱性、穩定性直接影響到行車安全。轉向輪橫向側滑量是評價轉向操作性、穩定性關鍵的指標之一。 本次參考的車輛轉向輪橫向側滑量參數的合格率,客運、危運車輛都可達 93%以上。
車輛唯一性認定、故障信息診斷、外觀檢查、運行檢查、底盤檢查等統稱人工檢驗項目,是通過檢測人員的技能和經驗及時發現車輛的安全隱患。從統計出的不合格項目反映出部分車輛存在以下問題:減震器橫向穩定桿橡膠套老化、損壞;車架與懸架間平衡桿的螺栓松動、U 型螺栓松動、減震器螺栓松動、制動器固定不牢;滅火器、安全帶失效;轉向節及轉向臂、橫直拉桿及球銷松曠;輪胎磨損嚴重;加裝、改裝燈具等,這些問題都是嚴重影響安全行車的因素。
本次參考的車輛人工檢驗項目的合格率,客運、危運車輛分別達到 96%和 95%。各地區具體統計見下圖,雖然顯示的人工檢驗項目的合格率很高,但人為因素決定了人工檢驗項目實施的有效性,掩飾了當前部分車輛在這些方面存在安全隱患的現實。
在國標 GB18565—2016《道路運輸車輛綜合性能要檢驗方法》中提出,車輛喇叭應能發出連續、均勻的在有限聲級內的聲響。由于人工檢驗水平參差不齊,此項檢測也是檢測項目中誤差項的主要來源之一。本次參考的車輛喇叭聲級合格率,客運、危運車輛達 95%,在各項檢查項目中,合格率相對較高。各項初檢合格率如圖 2、圖 3:
通過初檢合格率可以看出,客運車輛檢測合格率基本處于 80%以上,但制動性在所有項目中波動較大且初檢合格率較低,部分地區危運車輛合格率略低。大型貨車由于其質量較大,制動磨損較大,其初檢合格率更低,相比客車,合格率下降明顯。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山區地帶,各等級公路縱向坡度變化明顯,車輛制動系統高頻率使用。另一個原因是在駕駛員日常檢查中,制動系統檢測依賴駕駛員主觀感受,在不拆卸車輪時無法直接對其進行觀測。
故而,可以得出結論,對于喇叭聲級、前照燈合格率等容易得出自檢結果的檢驗項目,可以適當降低檢驗頻率。而對于制動性等嚴重影響行駛安全性、不易自檢的檢驗項目,應在檢驗中強調其重要性,提升檢驗科學性、準確性。對于危運車輛等大型載貨車輛,其制動性能檢測往往需要各檢測單位加強檢驗力度,以檢驗結果作為指揮棒,嚴格限制制動性能不達標車輛進入道路運輸領域,構建安全、高效的車輛運行生態系統。這在 2021 年 1 月 1 日正式實施的《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項目和方法》(GB 38900-2020)中已經有所體現。
3 初檢合格率單因素分析
要想得出對當前道路運輸車輛技術檢驗方法具有參考價值的分析結果,構建以數據分析為基礎的道路運輸車輛管理優化理論方法和為新形勢下管理理論體系提供理論探索實踐的目的,必須對影響初檢合格率的原因進行科學分析,利用數據,得出結論。才能提升車輛運營管理效率、提高運輸車輛安全性,為降低事故率,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實踐提供相應數據分析方法和理論支持。
考慮到各城市間人口、地形、經濟等情況不同,本文從各地區比對的角度,對不同地市車輛初檢合格率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10],從而判斷其對車輛檢測及初檢合格率是否有影響[11]。結果如下表 1、2 所示。
分析發現,該地區的檢驗結果與各地市地理位置的差異性不大。以 B 為主體,與各地區間檢驗合格率對比發現,B 和 C、D 三地的檢驗結果高度一致,而此二地區與 A 毗鄰,地市環境相似。與此形成對比的,A、E、F、K 等地,環境差異較大,檢驗結果差異明顯。
地理位置相互毗鄰的地區進行車輛檢驗,其檢驗結果也趨于一致,可以在車輛檢驗質量分析中采取多市聯合抽檢的方法降低整體檢驗的工作量。
4 技術檢驗數據分析結論
以技術檢驗總體分析結果來看,客運車輛合格率與危運車輛相比,兩者相差并不明顯。
透過初檢合格率可以看出,制動性在所有項目中波動較大且初檢合格率較低,部分城市危運車輛合格率略低。大型貨車相比客車,合格率下降明顯。
通過原因分析,得出結論:對于喇叭聲級、前照燈合格率等容易得出自檢結果的檢驗項目,可以適當降低檢驗頻率。而對于制動性等嚴重影響行駛安全性、不易自檢的檢驗項目,尤其對于危運車輛等大型載貨車輛應在檢驗中強調其重要性,提升檢驗科學性、準確性。
由技術檢驗合格率單因素分析結果可以推知:在環境相似的地區進行車輛檢驗,其檢驗結果也趨于一致,可以在車輛檢驗質量分析中采取多市聯合抽檢的方法降低整體檢驗的工作量。
5 結語
本次對道路運輸車輛技術指標的分析,立足指標數據,求得的分析結果對當前道路運輸車輛技術檢驗方法、方向具有實際參考價值;構建了一種以數據分析為基礎的道路運輸車輛管理優化理論方法,豐富了構建新形勢下管理理論體系的理論探索實踐,有希望為提升車輛運營管理效率,提高運輸車輛安全性,降低事故率,提供切實可行的數據分析方法和理論支持。
本文利用部分數據為子樣,對技術檢驗總體結果做出分析,得出的分析評價受現有資源的限制,難免存在相應局限性。若能提升收到數據的質量和數量,可以充分保證分析結果的全面性、客觀性和準確性。——論文作者:陸 璐
參考文獻
[1] 陸璐.以技術管理為中心的道路運輸車輛新型管理結構設計[J].汽車實用技術,2020,45(24):224-227.
[2] 高文,高煥,高薇淇.GB 38900—2020《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項目和方法》解讀與實施建議[J].中國標準化,2021(06):116-121.
[3] 牛鑫淼,宋喜崗,魯飛,等.GB 38900—2020 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項目和方法解析[J].汽車實用技術,2021,46(01):208-210.
[4]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項目和方法:GB 38900—2020[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20.
[5] 吳永強.關于《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貨車部分修訂內容的研究[J].汽車實用技術,2018(17):327-329.
[6] 周瑋.新版《道路運輸車輛綜合性能要求和檢驗方法》(GB 18565—2016)解讀[J].汽車維護與修理,2018, 325(09):66-70.
[7] 丁成業,田文祥.連云港市開展汽車綜合性能站檢測員培訓考核工作[J].汽車維護與修理,2010,2010(4):87-87.
[8] 余志生.汽車理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8.
[9] 武衛民.我國汽車排放控制水平現狀及綜合對策探析[J].內燃機與配件,2021(05):148-149.
[10] 陸宜清.概率論與數理統計[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
[11] 孫炳耀.數據處理與誤差分析基礎[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1990.